极地研究 ›› 2022, Vol. 34 ›› Issue (1): 90-100.DOI: 10.13679/j.jdyj.20210024
唐尧
Shanghai’s participation in China’s polar science diplomacy
Tang Yao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学者在研究国际体系和国家对外政策时, 开始关注地方政府和城市这一次国家行为体, 并提出了城市外交相关理论。地方政府参与国家科学外交主要有四种形式: 国际友好城市、城市间国际组织、各国城市对外直接交往、城市协作平台。极地科学外交的代表性事件是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美国、苏联等12个国家缔结了《南极条约》, 中国则通过极地科学外交实现了极地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上海是中国进出南北极的门户城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参与中国极地科学外交。20世纪80—90年代上海的国家极地门户城市地位基本形成, 对外直接交往以人员出访为主。21世纪以来上海的亚洲极地门户城市地位初步显现, 对外直接交往的形式日益丰富。在此过程中, 上海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参与形式单一以及对外直接交往水平不高的问题。以“十四五”和筹备“第5次国际极地年”为契机, 上海可以通过建立极地友好城市和构建极地城市协作平台等深入参与中国极地科学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