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93年, 第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3-03-3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南极海冰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在南极海洋生态系中的作用
    王自磐,G.迪克曼
    1993, 5 (1-Chinese):  1-15. 
    摘要 ( 1520 )   PDF(488KB) ( 1174 )  
    本文讨论了南极海冰(包括沿岸海域的固定冰和外海域的广阔浮冰)形成的物理过程及冰藻的聚集机制,海冰的基本理化特征及微小生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并阐述了海冰微小生物群对维持极低海洋初级生产,促进生物能量传递等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证明南极海冰带是整个极区海洋生态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区斯托尼斯半岛地貌特征初论
    李栓科
    1993, 5 (1-Chinese):  16-23. 
    摘要 ( 1263 )   PDF(238KB) ( 1319 )  
    冰雪作用是拉斯曼丘陵地貌发育的主要营力,自拉斯曼丘陵冰盖后退裸露后,地貌发育历经两个阶段。地表畸形、湖盆洼地众多,冰缘地貌广泛发育是该半岛地貌的主要特征,构造地貌行迹清晰。地貌的发育呈现出明显的初始性和整体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长城湾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分区
    王先兰
    1993, 5 (1-Chinese):  24-30. 
    摘要 ( 1453 )   PDF(194KB) ( 1166 )  
    本文着重讨论了南极长城湾沉积物和菲尔德斯半岛火山岩之间,常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一致性,并据此探讨了海湾沉积物的特征、物质来源和母岩的性质。此外,还依据环境要素的变化,将海湾划分为三区,即:沿岸—侵蚀氧化环境区,长城湾内—低能还原环境区,长城湾口—弱氧化环境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中山站的近地面湍流特征参数
    陆龙骅,卞林根,贾朋群
    1993, 5 (1-Chinese):  31-38. 
    摘要 ( 1312 )   PDF(207KB) ( 873 )  
    本文用1990—1991年南极中山站地区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对中山站地区的里查逊数、湍流感热交换、湍流交换系数、滞凝系数和鲍文比等湍流交换特征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讨论了它们的变化特征。本文结果可供在进行与南极大陆沿岸地区地—气之间湍流交换特征有关的数值诊断和模拟时参考使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瑞穗站的辐射特征
    刘树华,熊康
    1993, 5 (1-Chinese):  39-45. 
    摘要 ( 1419 )   PDF(164KB) ( 1007 )  
      本文利用1979~1980年南极瑞穗站太阳分光辐射,长波辐射及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辐射分量,地表和大气有效比辐射,大气分光有效透射比的年季变化;雪面反射率和分光散射辐射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分光散射辐射和总辐射之比与大气质量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长城站及附近岛屿的苔藓植物考察研究
    陈阜东,李学东,神田启史
    1993, 5 (1-Chinese):  46-50. 
    摘要 ( 1766 )   PDF(152KB) ( 1098 )  
      1988年11月—1989年3月对南极乔治王岛的菲尔德斯半岛及附近岛屿环境条件植被进行了初步调查,苔藓植物调查结果:已确定的有16科,29属,54钟,仅10种有孢子体。植被间生存竞争普遍存在,人为破坏更加严重,需加强研究与保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燕鸥声行为与声信号的初步研究
    程明华,范振刚
    1993, 5 (1-Chinese):  51-56. 
    摘要 ( 1480 )   PDF(150KB) ( 895 )  
      本文对南极燕鸥在某些生态行为下发生的声信号波形结构特征和物理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个体燕鸥发出的“Ji”声,频带在468—4350Hz,谱峰在2.7—4.2kHz,“A”声频带在585—4300 Hz,谱峰在2—2.5 kHz;两只燕鸥发出的“的儿”声,脉宽是10.8—16.5ms,间隔是6.6—10.8ms,频带在1533—3733 Hz,谱峰在2.1和2.6 kHz;群体燕鸥在攻击人和贼鸥时的声信号,频带分别在341—4953Hz和292—4709Hz,谱峰在3 kHz。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中山站地区卫星影象数字制图
    孙家抦,甘信铮
    1993, 5 (1-Chinese):  57-64. 
    摘要 ( 1393 )  
      南极地区以冰雪地貌为主,冰雪在卫星影象上亮度太大,反差太小,噪声干扰较严重,而棵岩地、海冰等类地物与冰雪之间的反差又过大,导致细貌被压抑。本文针对南极卫星影象的这些特点,论述了利用滤波消去梳妆条带噪声,基于自动识别分类增强各类地物的细貌,以及采用实测的地面控制点进行卫星影象数字纠正和制图的理论和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