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91年, 第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1-09-30
    上一期    下一期

    目次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次
    南极洲纳尔逊冰帽雪层剖面和冰川化学特征
    秦大河
    1991, 3 (3):  1-7. 
    摘要 ( 2090 )   PDF(195KB) ( 1198 )  
    Nelson冰帽位于南极洲边缘地区,周围海洋环绕。雪层剖面受融水干扰,但综合分析后仍能观察到季节变化的轮廓。结合雪层剖面和杂质成分及浓度分析,推知这里以局地海洋气团降水为主,冬季阵水中杂质含量高于夏季,平均杂质含量远远高于内陆,人类活动等对环境的影响已在雪层中留下痕迹。但NO2-的沉积速率在整个西南极洲相差不显著,大气圈作用是控制NO2-沉积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长城站积雪及其消融过程
    陈肖柏;张永萍
    1991, 3 (3):  8-14. 
    摘要 ( 1761 )   PDF(514KB) ( 1185 )  

    南极长城站区稳定积雪期始于4月中至6月初,8月中至10月达最大深度。1988年沿海地带一般积雪深度为0.6~0.8m,低洼处及建筑物附近可达1.2~1.6m,甚至超过1.8m;潮汐带雪盖下部温度受海冰影响普遍偏低;11月底至来年1月初的消融过程中,积雪表层常常处于相变区,雪层底部温度比冰点低0.02℃,融水下渗形成雪盖下部潜流;积雪相态及其温度变化与大气-雪感热通量的变化过程相对应,大气-雪感热交换是积雪消融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5万年以来中国黄土与南极冰芯环境演化记录的对比
    康建成;李吉均
    1991, 3 (3):  15-24. 
    摘要 ( 1763 )   PDF(544KB) ( 995 )  

    中国黄土和南极冰芯各自记载了15万年以来环境演化的信息,通过两者的对比研究,可以揭示全球性环境变化的普遍特征和区域特点。对比表明:15万年以来,中国甘肃临夏北塬黄土剖面中磁化率反映的气候变化与南极Vostok站冰芯中δD反映的温度变化趋势非常相似,在以万年计的时间尺度内,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相同时段两者的变化幅度,特别是在距今14~8万年的末次间冰期期间,差别较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冰缘地貌过程分析
    朱诚;崔之久;熊黑钢
    1991, 3 (3):  25-38. 
    摘要 ( 1777 )   PDF(1840KB) ( 1181 )  

    根据定位重复测量、坑探、物探、人工灌水、地温资料和样品室内分析,作者讨论了菲尔德斯半岛石冰川、倒石堆、分选环、石花、流动性条纹土等冰缘地貌变化过程和沉积结构特征,论证了含盐量对电阻率和冰缘地貌物质迁移的影响,最后指出了本区冰缘研究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长城湾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初步研究
    王先兰
    1991, 3 (3):  39-44. 
    摘要 ( 1739 )   PDF(432KB) ( 1080 )  

    本文通过对长城湾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其总量丰度、配分模式、特征参数等,均与菲尔德斯半岛的火山岩相似,因而长城湾沉积物的主要来源似为菲尔德斯半岛基岩的风化产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中山站附近麦氏贼鸥生态研究
    王自磐
    1991, 3 (3):  45-55. 
    摘要 ( 2447 )   PDF(1347KB) ( 1712 )  
    1988年12月~1990年2月,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南极中山站附近,对南极麦氏贼鸥的生态和生物学进行了观察。本文报道了麦氏贼鸥在该地区的栖息环境,活动规律,食性及繁殖生态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乔治王岛长城湾沿岸固定冰中有色层生态观察
    吕培顶;张坤诚;黄风鹏;渡边研太郎
    1991, 3 (3):  56-63. 
    摘要 ( 1805 )   PDF(280KB) ( 1172 )  

    自1988年11月至1989年3月,对南极乔治王岛的长城湾沿岸水域中的海洋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1988年11月20日在2号站采得的冰芯中部有一层约5cm的棕色层,而1988年11月17日、20日和26日在5号站采得的冰芯样中有二层棕色层。固定冰中叶绿素a浓度范围在2.55~56.8mg/m~3之间,而且大部分含量集中在海冰的中间层中,而不象其它海区如昭和、戴维斯、凯西和麦克默多等站,大部分叶绿素a集中在海冰的底部,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海冰的结构和形成过程不同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中山站地区太阳辐射的某些特征分析
    王庚辰;熊效振
    1991, 3 (3):  64-68. 
    摘要 ( 2044 )   PDF(135KB) ( 1299 )  
    本文根据1990年1~2月南极中山站的太阳辐射的首次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太阳分光辐射的变化特征,着重讨论了紫外辐射的变化特征和云对太阳辐射各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中山站地区晴天条件下可见光、近红外和紫外辐射占总辐射的42.2%、53.3%和4.5%;总云量的变化和云类的变化对太阳辐射各分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