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雁君 崔祥斌 乔刚. 利用冰床粗糙度研究南极冰下环境和过程的进展综述[J]. 极地研究, 2022, 34(4): 401-418. |
[2] |
刘科 侯书贵. 极地冰芯气候及环境记录指标研究现状与展望[J]. 极地研究, 2022, 34(4): 0-0. |
[3] |
孙玉蓉 马玉欣 曹叔楠 何剑锋. 南大洋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研究进展[J]. 极地研究, 2022, 34(4): 0-0. |
[4] |
何剑锋, 张侠, 陆志波, 王娟, 陈之依. 北极海运对航道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分析[J]. 极地研究, 2021, 33(4): 473-481. |
[5] |
卢凤宁, 张元兴, 蔡孟浩. 极地酵母菌的发现与应用[J]. 极地研究, 2021, 33(3): 315-324. |
[6] |
邓加元, 李院生, 马红梅, 史贵涛, 马天鸣, 鲁思宇. 东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雪坑主要化学离子的时空变化研究[J]. 极地研究, 2021, 33(3): 374-387. |
[7] |
谷玥, 陆志波, 姚俊兰. 基于CiteSpace的近30年北极环境研究热点图谱分析[J]. 极地研究, 2021, 33(3): 432-450. |
[8] |
马红梅, 孙波, 胡正毅, 史贵涛. 极地气溶胶及雪冰中非海盐硫酸根与甲基磺酸时空分布及环境指示[J]. 极地研究, 2021, 33(2): 171-182. |
[9] |
郭晓泽, 赵军, 韩正兵, 李栋, 张海峰, 孙维萍, 扈传昱, 潘建明. 西南极湖泊沉积类脂记录的有机质来源及生态环境变化[J]. 极地研究, 2021, 33(2): 198-208. |
[10] |
王芮, 林龙山, 李海, 张然, 李渊. 环境DNA方法在北极地区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潜力[J]. 极地研究, 2021, 33(1): 148-155. |
[11] |
刘梦月, 赵文玉. eDNA技术在极地水环境中的应用进展[J]. 极地研究, 2020, 32(4): 586-595. |
[12] |
贾福福, 沙龙滨, 李冬玲, 刘焱光. 西伯利亚极地海域第四纪以来古海洋环境研究进展[J]. 极地研究, 2020, 32(2): 250-263. |
[13] |
李彧博 陆志波 杨情诗. 南极特别保护区的发展趋势及设立流程分析[J]. 极地研究, 2019, 31(4): 464-472. |
[14] |
覃明辉 张燕革 艾勇. 黄河站低热层中性风对极光亚暴的响应[J]. 极地研究, 2019, 31(2): 191-197. |
[15] |
王文娟 宋巍 郑小罗 黄冬梅 朱建刚 魏新宇. 极地海洋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初探[J]. 极地研究, 2018, 30(4): 439-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