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0年, 第1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0-09-30
    上一期    下一期

    目次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次
    普里兹湾海域的夏季上层水及其北向运动
    蒲书箴;董兆乾;胡筱敏;于非
    2000, 12 (3):  157-168. 
    摘要 ( 1372 )   PDF(283KB) ( 1448 )  

    本文利用中国第 1 5次南极科学考察普里兹湾及邻近水域观测的 CTD资料 ,研究并分析了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洋域上层的水团分布。确定了普里兹湾夏季近岸水 ,普里兹湾夏季表层水 ,普里兹湾陆架水和南极绕极深层水的范围、深度和温盐特性。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发现了普里兹湾陆架水的北向扩展。讨论了其北向扩展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这些特征涉及到逆温层的厚度、垂向温度和温度梯度最小值的存在 ,以及陆架水北向运动的斜压性和科氏力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楚科奇海的水螅水母类及其分布
    张金标;林茂
    2000, 12 (3):  169-182. 
    摘要 ( 1422 )   PDF(577KB) ( 1415 )  

    本文报道 1 999年 7月至 8月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破冰船在楚科奇海采集的浮游水螅水母类及其分布。分析鉴定了 8种水螅水母 ,其中 4种属于花水母目 ,2种属于软水母目 ,1种属于硬水母目 ,1种属于筐水母目。短新塔水母在楚科奇海是首次记录。简要记述了这些种类的形态特征并附图。楚科奇海这 8种水螅水母都是冷水种 ,其中 6种为近岸性的 ,2种是大洋性的。根据其地理分布可分为北极种、北极 -北方种和北方寒温带种等 3个类型 ,从动物地理观点看 ,楚科奇海的水螅水母类应属于北极区系。楚科奇海水螅水母类的丰度一般较低 ,其平均丰度为 1 0 8个 /1 0 0 m3,水平分布状况主要由优势种所左右 ,八斑腕唇水母和指腺华丽水母为优势种。垂直分层采样结果表明 ,指腺华丽水母分布于 0~ 30 0 m,其中以 50~ 1 0 0 m居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普里兹湾夏季边缘浮冰区两种主要浮游桡足类的代谢研究
    李超伦;孙松;张光涛;吉鹏
    2000, 12 (3):  183-190. 
    摘要 ( 1305 )   PDF(431KB) ( 1633 )  

    于 1 998年 1 2月至 1 999年 1月南极夏季 ,对南大洋普里兹湾临近海域两种主要浮游桡足类Calanoides acutus和 Metridia gerlachei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现场调查 ,同时对其代谢产物对海洋初级生产的贡献进行了探讨。调查结果表明 ,C. acutus的体碳、氮含量占干重百分比分别为 48.4%~ 48.6%和 6.1 %~ 6.5% ;M.gerlachei分别为 47.1 %~ 50 .1 %和 5.9%~ 7.4%。C.acutus在不同海区耗氧率有一定的差异 (0 .2 2 6~ 0 .558μl O2 mg- 1h- 1)。排氨率变化范围为 0 .0 1 4~ 1 .0 58μg N mg- 1h- 1,最高值位于浮冰区 - 9站 ,在陆冰缘区 (FI站 )最小。不同海域其排氨率的高低与现场水温无相关性。不同站位上 C.acutus的 O:N比相差 5~ 6倍。M.gerlachei耗氧率为 0 .488~ 0 .644μl O2 mg- 1h- 1,排氨率为 0 .0 1 5~ 0 .0 34μg N mg- 1h- 1。根据代谢实验结果和桡足类自身碳氮含量推算 ,其维持正常代谢的碳、氮日损失率分别为 0 .59%~ 1 .99%和 0 .44%~ 3.2 7%。桡足类群体每天的碳需求量占初级生产力的 0 .6%~ 2 9.2 % ,氨氮日输出量占初级生产所需氮盐的 0 .2 %~ 3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冰洋浮冰和开阔海面上的能量平衡特征
    张雅斌;卞林根;程彦杰;陆龙骅
    2000, 12 (3):  191-202. 
    摘要 ( 1387 )   PDF(308KB) ( 1350 )  

    利用中国首次北极考察队于 1 999年 8月 1 9日~ 2 4日在北冰洋浮冰区获得的大气近地层垂直廓线和辐射等资料 ,依据相似理论方法 ,对比分析了北冰洋无冰海面和冰面上热平衡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海面与大气和冰面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边界层物理过程差异十分明显。冰面吸收的净辐射仅为海面的 6%左右 ,主要消耗于感热输送和冰面融化过程 ,不足部分由水汽在冰面上凝结释放的潜热和冰中的热通量来补充。海面吸收的净辐射主要消耗于潜热输送过程 ,占净辐射的 50 % ,其余热量传向水体深层和用于感热输送 ,分别占净辐射的 2 6%和 2 4 %。由此可见 ,在北冰洋夏季 ,无冰海面有大量的水汽向大气输送 ,这对研究北冰洋地区大气边界层的季节变化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南极长城站地区晴好天气研究
    黄耀荣;许淙;张海影;尹涛
    2000, 12 (3):  203-210. 
    摘要 ( 1527 )   PDF(167KB) ( 1085 )  

    利用 1 994年 1 2月~ 1 995年 1 1月在南极长城站考察期间的观测资料和所收取的气象传真图对长城站的晴好天气作了天气学研究 ,主要从气压场、温湿场和高空层结等方面进行了天气学分析 ,找出了高温、高湿和低温、低湿两类物理性质不同的晴好天气过程 ,并用实例对比分析说明了他们的形成是副热带高压南伸与极地高压北扩控制该区的结果 ,为预报晴好天气提供了天气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测区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初步研究
    陈皓文;高爱国
    2000, 12 (3):  211-218. 
    摘要 ( 1364 )   PDF(385KB) ( 1146 )  

    用 MPN法测定了取自白令海和楚科奇海 3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硫酸盐还原菌 (SRB)含量。所有样品的 SRB平均含量约 1 .68× 1 0 5个 .g- 1,变幅约为 0~ 2 .2 8× 1 0 6个 .g- 1。分析并比较了 SRB含量在表层、次表层或混合层样中及不同站位、测区间的差异 ,大体看来 ,SRB含量表层少于次表层。若以白令海峡为界 ,在海峡两侧 SRB含量的增加呈相反趋势 :即在白令海呈向南增加、在楚科奇海呈向北增加的趋势 ;经向分布也显示出相反的趋势 :在白令海呈向东增加、在楚科奇海呈向西增加的趋势。结果还表明 SRB在不同培养温度中有各自的出现率 ,反映测区SRB以适冷菌为主。温度是其主要控制因子。相当多的中温菌也有出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天气预报业务的进展
    卞林根;张雅斌
    2000, 12 (3):  219-232. 
    摘要 ( 1234 )   PDF(494KB) ( 1117 )  

    第一届南极天气预报国际会议于 1 998年 8月 31日至 9月 3日在澳大利亚霍巴特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比利时、中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和英国的 4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近年来 ,随着综合科学考察的增多和南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对南极地区天气预报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增加。许多南极考察站已使用了复杂的预报系统 ,浮标和自动观测站获得的数据、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都得到有效利用。数值天气预报在预报发生在大洋和海岸附近天气尺度的低压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对当地预报非常重要的许多中尺度系统 ,在模式中还不能反映出来 ,系统的活动主要通过卫星资料来预报。期待将来能够选择南极的某些地区来运行高分辨率的有限区域模式。会议表明 ,随着近年来对高纬地区的天气过程的进一步认识、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和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使用 ,南极地区的天气预报已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南极以外的气象中心很难得到南极的资料、南极半岛及内陆缺少高空资料、数值预报对南极地形和高纬过程的模拟效果不好等。会议的主要成果是将完成整个南极地区的天气预报手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冰及海冰与海洋、大气、生物圈国际会议
    康建成
    2000, 12 (3):  233-234. 
    摘要 ( 10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