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9年, 第2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9-03-3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南极中山站站区上空气溶胶金属成分特征研究
    汪建君, 陈立奇, 杨绪林
    2009, 21 (1):  1-14. 
    摘要 ( 2424 )   PDF(2517KB) ( 2101 )  

    连续三年(1998—2001年)采集了南极中山站的气溶胶样品,利用中子活化(INAA)分析其元素组成,采用作图法对元素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南极中山站气溶胶中的Na,Cl,Mg,Ca,Sr,Br,I和Rb等8个元素主要来自海洋,Al,Sc,Fe和Mn等4个元素主要来自陆源,而Se,Co,Sb,Zn和Cr等5个元素呈现出高度的富集,属于重金属污染特征元素,这可能与站区发电、垃圾焚烧、污水处理、车辆运行和加工制作等站务活动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令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邹扬, 曾胤新, 田蕴, 郑天凌
    2009, 21 (1):  15-24. 
    摘要 ( 2187 )   PDF(1293KB) ( 1750 )  

    提取白令海表层沉积物样品总DNA,构建沉积物中的细菌16SrDNA文库,通过RFLP酶切分型与序列测定,进行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丰富,获得的125条序列归属于10个细菌类群,包括占据优势地位的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49.6%)、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0.8%),以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4%)、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6%)、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5.6%)、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4%)、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2.4%)、绿弯菌门(Chloroflexi,1.6%)、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0.8%)、螺旋体(Spirochaetes,0.8%)。此外,还有一部分分类地位尚不明确的细菌(2.4%)。而在变形细菌中,δ、γ亚群为其中的优势类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铜、镉、锌的分布
    孙维萍, 扈传昱, 薛斌, 潘建明
    2009, 21 (1):  25-32. 
    摘要 ( 2662 )   PDF(590KB) ( 2459 )  

    利用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获得的水样,研究了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痕量元素铜、镉、锌的含量及其分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得普里兹湾铜、镉、锌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6—2.86、0.020—0.594、2.9—20.0μg·dm-3,平均值分别为1.15、0.143、11.2μg·dm-3。发现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铜、镉、锌的含量与南印度洋、南极海洋气溶胶及LarsemannHills湖泊群水体中的含量近似。研究表明,表层海水中铜、镉的含量及分布受悬浮颗粒物、初级生产力及盐度等的影响,锌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极黄河站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分离培养及其鉴定
    滕海波, 唐学玺, 肖慧, 俞勇, 李会荣
    2009, 21 (1):  33-42. 
    摘要 ( 2604 )   PDF(1041KB) ( 2120 )  

    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北极黄河站(挪威新奥尔松地区)7种常见植物根际土壤样品进行放线菌的分离培养。经扩增性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ARDRA)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放线菌53株,分别属于8个属,除了优势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外,还发现了红球菌(Rhodococcus)、糖丝菌(Saccharothrix)、拉塞氏杆菌(Rathayibacter)、微球菌(Micrococcus)、诺卡氏菌(Nocardia)、克里贝拉(Kribbella)等6种稀有菌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RACE反演南极物质平衡的研究
    翟宁, 王泽民, 鄂栋臣
    2009, 21 (1):  43-47. 
    摘要 ( 2411 )   PDF(469KB) ( 1957 )  

    利用GRACE重力卫星提供的时变重力场反演了南极大陆冰雪质量变化。由于GRACE提供的C20项不准确,本文考虑利用SLR测得的C20项替换,反演结果显示南极西部冰雪在消融,东部基本保持平衡,整个南极以(-0.689±0.172)cm/a的速率在消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雷达电磁波探测研究南极冰盖浅层散射特征:以中山站至Dome A冰盖断面为例
    蒋芸芸, 孙波, 柯长青, 崔祥斌, 唐学远, 郭井学, 张向培
    2009, 21 (1):  48-59. 
    摘要 ( 2793 )   PDF(1902KB) ( 1750 )  

    本研究运用双频雷达(60MHz和179MHz)获取的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的雷达回波探测数据,对冰盖浅部100—700m的雷达内部反射层和接收功率变化定量计算分析表明,60MHz的雷达回波能量比179MHz衰减得更快;中山站—Dome A断面冰盖浅层700m以上的雷达反射层形成的主导原因是冰密度的变化;断面上不同测站点间同一深度的接收功率差值达到10dB,表明冰盖浅层散射存在显著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大洋海-气CO_2通量研究进展
    孙恒, 高众勇
    2009, 21 (1):  60-68. 
    摘要 ( 2009 )   PDF(250KB) ( 2331 )  

    南大洋是全球最重要的CO2汇区之一。准确估算南大洋及其各海区的海-气CO2通量,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对预测和评估未来南大洋在全球变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发挥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南大洋广阔的海域,恶劣的气候条件、自身复杂的水文物理及地球化学过程等原因,目前对南大洋的CO2通量的评估不一而足,存在较大差异和不确定性。本文讨论了南大洋海-气CO2通量的估算方法和各个海域海-气CO2通量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南大洋海-气CO2通量的控制及影响因素。目前对南大洋的年吸收量估计为大约在0.1—0.6PgCyr-1,同时,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其存在极大的年度变化性。并且,由于各个海区受到生物、物理和水文等各方面的影响,表层海水CO2分压(pCO2)表现出极大的时空变异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极地微生物菌种数据库的设计及其功能简述
    凌晓良, 俞勇, 朱建钢, 陈波, 夏明一, 程文芳
    2009, 21 (1):  69-75. 
    摘要 ( 2496 )   PDF(425KB) ( 1657 )  

    极地微生物菌种数据库,在功能设计上不仅考虑到共享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系统的元数据管理、用户权限认证和后台数据管理功能模块与部分数据,而且考虑到新开发的用户管理模块、数据管理与维护模块、数据查询模块,以及文献信息要求等的特殊性。其技术架构采用基于WEB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数据库设计中除考虑到管理的主体对象——菌种资源信息外,还考虑用户、资源利用和成效跟踪等相关信息,并通过相关联的用户与权限系统、数据管理与维护系统和数据发布系统,实现用户与操作、资源与利用的一体化管理。该数据库不仅实现多种信息的综合管理与实时发布,而且提供定制式、人性化管理与用户界面以及综合统计和报表等多项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极Svalbard群岛雪坑及河流主要离子特征
    钟灵, 康世昌, 徐彦伟, 张强弓
    2009, 21 (1):  76-79. 
    摘要 ( 2251 )   PDF(109KB) ( 1550 )  

    报道了2007年北极Svalbard群岛Longyearbyen地区2处雪坑样品和8个河流样品中主要阴、阳离子浓度。对比该地区1996年雪坑样品离子浓度发现,2007年雪坑中离子浓度普遍降低,该地区河流水化学受陆源离子影响为主,主要是河流流经裸露基岩过程中对岩石的侵蚀作用造成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极地研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2009, 21 (1):  80. 
    摘要 ( 1028 )   PDF(50KB) ( 939 )  

    《极地研究》已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五版),以下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极地研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五版)之地理学类的核心期刊。该书定于2008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3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题名、并列题名、主办单位、创刊时间、出版周期、学科分类号、ISSN号、CN号、邮发代号、编辑部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网址、电子邮箱、内容简介等。评选核心期刊的工作,是运用科学方法对各种刊物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科研活动,研究工作量浩大。北京地区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等相关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和期刊工作者参加了研究。课题组对核心期刊的评价理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极地研究》征稿简则
    2009, 21 (1):  81. 
    摘要 ( 982 )   PDF(466KB) ( 886 )  

    《极地研究》是集中反映我国极地多学科综合性考察成果的学报类刊物。它是极地科学工作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园地,也是对外进行国际极地考察学术交流的媒介。本刊分中文版(《极地研究》(ChineseJournal of PolarResearch))和英文版(ChineseJournal of Polar Science)。中文版为季刊,每年3,6、9、12月出版,英文版暂为半年刊,每年6、12月出版,两刊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93年始),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所设栏目有学术论文、研究记录、研究综述、研究简报、会议报道、学术讨论、新书简介等。内容包括有关极地的天、地、生、医各学科的理论探索、科学发现、学术评论、探测及实验的技术与方法、冰川工程与建设,以及极地各种现象变化对全球的影响等。来稿要求■来稿内容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条理清晰.文句通顺。论文、研究记录和综述稿须有200字以内的提要,并列出关键词3-8个,中文稿须附有相当中文500字的英文摘要。稿件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字,简讯报道稿以500-3000字为宜。■本刊一般要求中、英文稿均在本刊中、英文版上发表.英文稿要求在接到译成英文的通知后规定时间内寄来。如只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