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玉蓉 马玉欣 曹叔楠 何剑锋. 南大洋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研究进展[J]. 极地研究, 2022, 34(4): 0-0. |
[2] |
袁东方, 王硕仁, 陈清满, 沈悦, 廖周鑫. “雪龙2”号长柱状取样器的极地应用[J]. 极地研究, 2021, 33(3): 459-468. |
[3] |
郭晓泽, 赵军, 韩正兵, 李栋, 张海峰, 孙维萍, 扈传昱, 潘建明. 西南极湖泊沉积类脂记录的有机质来源及生态环境变化[J]. 极地研究, 2021, 33(2): 198-208. |
[4] |
高咏卉, 李纪. 南大洋发展的热点展望——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 南大洋区域性会议纪要[J]. 极地研究, 2021, 33(1): 167-169. |
[5] |
吴蕾蕾 商丽 孙浩 史晓翀 张晓华.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及产酶菌株初步筛选[J]. 极地研究, 2020, 32(4): 512-522. |
[6] |
陈魁 祁第 陈立奇. 南大洋酸化过程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进展[J]. 极地研究, 2019, 31(4): 473-484. |
[7] |
权陕媛 史久新. 1980-2015年夏季南大洋亚南极锋和极地锋的长期变化研究[J]. 极地研究, 2019, 31(3): 231-245. |
[8] |
吴悦媛 侯书贵 吴霜叶 庞洪喜 刘科 于金海. 南大洋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极地研究, 2019, 31(3): 322-333. |
[9] |
吴宁铂. CCAMLR规制IUU捕鱼的措施评估与反思[J]. 极地研究, 2019, 31(1): 103-113. |
[10] |
陈立奇 汪建君 詹力扬 祁第 张麋鸣 高众勇 赵淑惠 颜金培 张远辉 林奇 许苏清 李伟 矫立萍 孙恒 张介霞 林红梅 等. 我国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研究进展[J]. 极地研究, 2018, 30(3): 221-234. |
[11] |
陈红霞 林丽娜 潘增弟. 南极绕极流研究进展综述[J]. 极地研究, 2017, 29(2): 183-193. |
[12] |
李国刚 季有俊 李云海 冷启暖 布如源 李薏新. 南极普里兹湾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极地研究, 2017, 29(1): 23-32. |
[13] |
张晔 李超伦 杨光 王延清. 南大洋及相邻温带海域夏季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作用[J]. 极地研究, 2017, 29(1): 66-73. |
[14] |
霍城 李盼盼 葛林科 那广水 朱小梅. 南极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J]. 极地研究, 2016, 28(4): 484-490. |
[15] |
陈静 陆志波. 1979—2013年南大洋海冰变化特征及与典型气候变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 极地研究, 2016, 28(4): 539-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