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89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9-09-30
    上一期    下一期

    目次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次
    南极地区近地面太阳气压潮汐初探
    高登义;邹捍;姜德忠
    1989, 1 (3):  1-7. 
    摘要 ( 1256 )   PDF(507KB) ( 1131 )  

    Chapman 等大气潮汐专家认为,地球表面的太阳潮汐全口波被抑制,而半口波被放大,这个结论一直延续数十年。然而,根据南极地区三个站的资料计算表明:在南极地区,地面太阳气压潮汐的全日波远强于半日波,这与高登义等(1986)应用我国205个台站资料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上述结果表明,南极地区近地面太阳气压潮汐全日波并未被抑制,而半日波也未被放大。这与Chapman等人的结论是不一致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温度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天气的关系
    卞林根;陆龙骅;张永萍
    1989, 1 (3):  8-17. 
    摘要 ( 1474 )   PDF(789KB) ( 1053 )  

    本文利用南极地区20个站1958—1983年逐年逐月温度资料和同期南方涛动指数、北半球高度场资料及我国大范围温度和降水资料,对南极地区冷暖变化规律及其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和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南极地区的温度和南方涛动都存在准3年振荡,我国华北地区的夏季温度与前期和同期南极大陆的温度存在显著的遥相关。 当南极大陆夏季温度偏高时,翌年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往往偏多,东北地区夏季温度偏低,反之亦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洛多姆冰帽BJ钻孔粒雪层的热学性质及其温度分布
    任贾文;秦大河;黄茂桓
    1989, 1 (3):  18-26. 
    摘要 ( 1392 )   PDF(533KB) ( 1207 )  

    根据详细的密度资料,对洛多姆冰帽BJ钻孔粒雪层的热学性质进行了讨论。应用非均匀介质热传导方程描述活动层温度分布。通过两种简化的层状结构和竖向运动模型给出了解析解。计算和实测温度差异的分析表明边界条件的选取非常重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晚白垩世火山岩地层的古生物证据
    沈炎彬
    1989, 1 (3):  27-33. 
    摘要 ( 1501 )   PDF(1416KB) ( 1057 )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半三角附近的火山沉积岩,首次发现孢粉、叶化石,显示出晚白垩世的组合面貌。它们表明菲尔德斯半岛存在两个时代不同的植物层,即晚白垩世半三角植物层及始新世化石山植物层;菲尔德斯半岛火山活动始自中生代后期,而不是以前认为的侏罗纪,也非第三纪早期。这也是南设得兰群岛首次发现的晚白垩世陆相古生物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半岛西北部海区重矿物及其中稀土、微量元素的统计分析
    王先兰;赵云龙
    1989, 1 (3):  34-42. 
    摘要 ( 1292 )   PDF(638KB) ( 1109 )  

    对南极半岛西北部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重矿及其中稀土、微量元素的定量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Q型因子分析结果得出调查区重矿物组合的因子模式,它们主要受物源和海流的控制。R型群分析把22种元素划分为3群和9个亚群。元素的分群现象显示了元素与岩石在成因上的专属关系,而亚群则反映了元素地球化学习性的差异及元素共生组合或伴生关系。讨论了元素亚与重矿物组合类型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的地温特征和岩石热物理性质
    杨淑贞;张文仁;沈显杰
    1989, 1 (3):  43-51. 
    摘要 ( 1354 )   PDF(666KB) ( 994 )  

    1985—1986年度和1986—1987年度在菲尔德斯半岛对地面温度进行了测量,共获得129个数据,并对带回的样品进行了岩石热导率测量,共获得210个数据。本文在分析和归纳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对菲尔德斯半岛的地温特征和岩石热物理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长城站地区环境演变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古降水的复原与末次冰盖消退时间的推断
    赵俊琳
    1989, 1 (3):  52-60. 
    摘要 ( 1561 )   PDF(731KB) ( 1012 )  

    作者在南极地区近代环境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指示元素来研究古环境的变迁。通过研究南极长城站地区西湖底沉积物丛其所含的植物残体、复原了约4000年来的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推断了末次冰盖从本区消退的时间为3500年前。研究南极地区近代环境的演变对解决全球性环境演变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磷虾性比、怀卵量与某些生殖特点的分析
    王荣;陈时华
    1989, 1 (3):  61-68. 
    摘要 ( 1562 )   PDF(491KB) ( 1528 )  

    对1985年在南极半岛西北海域各拖网点获得的3852尾大磷虾标本,进行了性别、体长、体重、性成熟度和即将排卵的雌性成体怀卵量的测定。结果得出雌性个体占61.9%,雄性占38.1%;雄性比例在体长51-55毫米个体组中降为20.7%,大于55毫米个体组中仅占8.3%。雌性怀卵量在2457到10799个之间。同一虾群内已排卵的雌性成体比未排卵成体的体重小约1/3。乔治王岛东北海域的虾群在考察时(1月22日)已完成交配,并有2.3%的雌体已经排卵,大部分雌体到2月下旬才会排卵。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大磷虾性成熟度较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