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89年, 第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9-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目次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次
    南极瑞穗站上空动量和感热等湍流通量的观测研究
    曲绍厚;山内恭
    1989, 1 (4):  1-11. 
    摘要 ( 1294 )   PDF(634KB) ( 880 )  

    本文根据南极瑞穗站气温、风等平均廓线资料,利用相似理论通量一廓线关系计算得出了该站的湍流通量,并与西太平洋热带海域和北京地区湍流通量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长城站地区气象要素的中期振荡特征
    陆龙骅;卞林根;张永萍
    1989, 1 (4):  12-20. 
    摘要 ( 1297 )   PDF(553KB) ( 1006 )  

    本文用多维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85年1月-1987年12月南极长城站地面气象要素的谱特征。该地区的气象要素与北半球一样,也普遍存在3-5天、准一周、准二周和3-4周振荡周期。在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地区,从地面到平流层中下部,气压系统都存在着显著的准二周振荡,这种振荡是由上往下传播的。无论冬、夏季,准二周和准一周振荡都是由西往东传播的,而扰动的南北传播方向则与季节及振荡周期长度有关。南极地区的中期振荡特征与500hPa极地涡旋的活动和强度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设得兰群岛及阿得雷德岛以北海域夏季溶解氧含量最小层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李福荣
    1989, 1 (4):  21-27. 
    摘要 ( 1374 )   PDF(538KB) ( 1165 )  

    本文讨论了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及阿得雷德岛以北海域夏季氧最小层分布及其控制因。计算了氧最小层处氧含量同所在温度、盐度、密度、pH和表观耗氧量(AOU)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氧含量同温度和AOU呈密切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88和-0.9945),这表明氧最小层氧含量变化主要受深层水团温度和生物化学过程控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布兰斯菲尔德海槽——新生代裂谷
    吕文正;吴水根
    1989, 1 (4):  28-35. 
    摘要 ( 1258 )   PDF(650KB) ( 1054 )  

    对重力、地磁、火山和地震活动资料的分析表明,布兰斯菲尔德海槽为一新生代形成的裂谷系,其形态和特征同冲绳海沟有相似之处,但形成机制不同。它经历了两个阶段:(1)俯冲活动引起的弧后扩张;(2)大规模俯冲活动停止后,由于地幔物质上隆造成岩石圈拉张、减薄和破裂,形成一系列地堑、地垒,地幔基性岩浆在裂谷轴部涌出,扩张中心向大洋迁移,形成不对称裂谷。该海槽目前仍在扩张,将形成新的大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设得兰群岛西海域S_(11)岩芯沉积物中碎屑矿物及沉积作用的探讨
    李志珍
    1989, 1 (4):  36-43. 
    摘要 ( 1352 )   PDF(633KB) ( 964 )  

    本文对南设得兰群岛西海域S_(11)钻孔岩芯中的重、轻矿物作了描述,按矿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和优势矿物种确定矿物组合类型,并将晚更新世到全新世的341cm沉积地层划分为四层:1.上火山碎屑矿物沉积层,2.中火山碎屑矿物沉积层,3.火成碎屑矿物沉积层(深海砂层),4.下火山碎屑矿物沉积层。本文还讨论了物质来源和深海砂层的可能成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地区环境背景值初探
    赵俊琳;蒙宇;赵承义;周善元;朱光华;于润湖;刘培桐;李果
    1989, 1 (4):  44-51. 
    摘要 ( 1376 )   PDF(404KB) ( 1018 )  

    本文探讨了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岩石、原始土壤(风化壳)、沉积物、地表水、大气降水、气溶胶、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基本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分析方法。本研究可为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制定环境标准、确定环境中的元素迁移、转化规律以及为南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半岛西北海域表层沉积物~(14)C年龄测定及其年代误差问题的探讨
    岳云章
    1989, 1 (4):  52-56. 
    摘要 ( 1459 )   PDF(355KB) ( 1299 )  

    本文报道了应用~(14)C年龄测定法对南极半岛西北海域所采集的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14)C年龄测定结果,以及在乔治王岛采集的2个现代碳样品~(14)C比度测定结果。这些结果表明,该海区大气CO_2中~(14)C比度与海水中的~(14)C比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作者对这种差异所造成的沉积物年龄偏老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讨论,认为南极半岛西北海域表层沉积物的~(14)C年龄比真实年龄至少要老456年(该值仅反映海洋贮存库效应的表观年龄,没有作由于原子弹爆炸使大气中~(14)C比度增加而造成~(14)C年龄偏低的校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南极长城站测绘基准系统的建立
    徐绍铨
    1989, 1 (4):  57-64. 
    摘要 ( 1545 )   PDF(560KB) ( 989 )  

    经1985年12月~1987年3月,三年度夏测绘科学考察,在中国南极长城站地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精确的测绘基准系统。它包括大地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重力参考系统。本文叙述了建立这些基准系统的方法和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测量精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海豹内脏组织——肝、脾、胃的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测定和比较
    吕培项;张坤诚;牟敦彩;王守真;龚祖埙;曹天钦
    1989, 1 (4):  65-68. 
    摘要 ( 1483 )   PDF(283KB) ( 1056 )  

    南极海豹是南极及南大洋的主要哺乳动物之一,它们在南极及南大洋生态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南极的主要生物资源之一。 关于南极海豹的数量分布、种群动态、生态习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有不少报导(陈万青,1973;宁修仁,1984;Bengtson, J. L.,Carrick, R.,1962;Erckson,A. W. , 1970,1971;和Davis, R. M. ,1970等)。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极繁殖的真正海豹有四种,即锯齿海豹,又名食蟹海豹,其英文名为Crabeater Seal(Lobodon Carcino phagus),这是南极海豹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据估计有200—500万头,它们主要以南极磷虾而不是以蟹为食;威德尔海豹,其英文名为Weddell Seal(leptonychotes weddelli),这种海豹的数量占南极海豹第二位,估计有20—50万头;它们主要以乌贼和杜文鱼及磷虾为食;豹形海豹,其英文名为Leopard Seal(Hydrurga leptonyx);罗斯海豹,其英文名为Ross Seal(Ommatophoca ross Gray)。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