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92年, 第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2-09-30
    上一期    下一期

    目次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次
    南极陨石研究的启示Ι:早期太阳星云连续化学分馏作用的岩石化学证据
    王道德;林杨挺
    1992, 4 (3):  1-15. 
    摘要 ( 1407 )   PDF(651KB) ( 1460 )  

    球粒陨石金属相的 Ir、Os、Co等亲铁元素的浓度随氧化程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 ,其浓度以及铁纹石 Co含量和橄榄石 Fa值均反映了球粒陨石的氧化 -还原程度具有连续变化的特征。根据铁纹石 Co含量、橄榄石 Fa值、低 Ca辉石 Fs值、金属相的 Ir、Os、Co浓度以及其他球粒陨石分类参数 ,可能存在介于 E与 H、H与 L、L与 L L以及 L L与 C之间的球粒陨石过渡型 ,即E/H、H/L、L/L L和 LL/C化学群 ,从而将原有的 9个球粒陨石化学群增加到 1 3个。球粒陨石氧化 -还原程度的变化特征以及球粒陨石过渡型的发现都表明早期太阳星云的化学分馏作用具有连续变化的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乔治王岛晚白垩世地幔源火山岩Nd、Sr同位素和微量元素证据
    王银喜;沈炎彬;杨杰东
    1992, 4 (3):  16-30. 
    摘要 ( 1713 )   PDF(675KB) ( 1444 )  
    nul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南极乔治王岛长城站区晚第四纪燕窝湖岩芯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余素华;郑洪汉;陈肖柏;马淑兰;马建国;方虹
    1992, 4 (3):  31-37. 
    摘要 ( 1346 )   PDF(178KB) ( 1161 )  

    本文阐述了乔治王岛长城站区燕窝湖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及某些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富集系数和相关系数的变化规律 ,探讨了该湖岩芯物质来源及气候环境的阶段性变迁 ,认为一方面燕窝湖周围碎屑沉积岩 (包括火山沉积岩 )是进入沉积体系的主要物源 ;另一方面 ,地幔物质也是其物源之一 ;同时 ,并不排除南极大陆冰进期搬运来的陆源物质进入沉积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大洋底栖生态环境研究I:Maxwell湾和Admiralty湾
    程先豪;王永泓;夏卫平;张海生
    1992, 4 (3):  38-45. 
    摘要 ( 1492 )   PDF(389KB) ( 1138 )  

    本文分析了中国首次南大洋考察 (1 984/1 985 )现场及后续工作资料 ,并与其它纬度有关海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研究海湾充氧的底层水及弱氧化性的表层沉积物环境 (锰氧化物为优势氧化剂 )中 ,底栖生物较为丰富 ;而在垂直深度 5 - 1 0 cm以下 ,硫酸盐还原反应遏制了底内多毛类动物等的向下繁衍。测区主要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点是在特定条件下演化的结果 ,南大洋气候寒冷 ,碳酸盐溶解度较高 ,但其沉积物上覆水和间隙水中钙离子却并不高于其它纬度海区 ,因此钙离子的不足可能限制了需要钙质碳酸盐形成外壳的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的繁衍而造成其在研究区域壳薄且所占比例较少的分布特征。上覆水温与底栖多毛类的生长有一定的关系 ,这可能表明南大洋测区该类生物尚未完全适应极区的寒冷气候。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数量主要受活性有机质量的制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南极海洋冷水环境中的低分子挥发性脂肪酸
    杨和福
    1992, 4 (3):  46-51. 
    摘要 ( 1301 )   PDF(325KB) ( 1218 )  

    本文报道南极海洋冷水环境中的低分子挥发性脂肪酸的一种测定方法 ,阐述高压液相色谱法对海洋环境中 C1- C5年低分子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测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说明该方法具有正确、灵敏、操作简单、快速及需要样品量少等特点。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在 0 .1 μg/ml以下 ,个别酸如丙烯酸可达 0 .0 0 1μg/ml以下。南极戴维斯站附近沿海 ,1 989年 1月 3日 6 0 m水柱体样品测定结果丙烯酸为 0 .0 0 4 - 0 .0 4 2 μg/ml,其他酸是 0 .1 - 1 .0 μg/ml,说明了该方法完全可满足实际海水样品的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苔藓小气候的初步研究
    李学东
    1992, 4 (3):  52-57. 
    摘要 ( 1263 )   PDF(137KB) ( 1087 )  

    198 9年 2月 1— 1 0日 ,对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附近的苔藓小气候进行了初步考察、观测和分析 ,并与长城站相应时间的常规记录进行了比较 ,初步揭示了南极地区苔藓小气候方面值得引起注意的某些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南极研究
    程少华
    1992, 4 (3):  58-72. 
    摘要 ( 1408 )   PDF(478KB) ( 1086 )  

    现代南极研究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强化信息导向的作用 ,是南极领域自身建设的科学思想基础。本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经 ,以现代南极研究为纬 ,从软科学和系统科学的角度 ,宏观地俯瞰了南极研究的现在与未来 ,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信息技术对南极研究的支持作用 ,强调了全方位、大科学化的重要性。南极研究作为最能体现国际合作的特殊领域 ,在开拓南极的科学独特性和南极的全球作用两大核心课题时 ,势必从各个层次上系统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为参与全球计划的各大尺度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我国的南极事业中 ,如何造就一个与国际南极研究同步的开放环境 ,加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能以有效、系统、经济、合理的方式进行 ,是时代赋予的机会 ,也是面临的新挑战 ,更是发展的必然。建立计算机化的南极信息系统是实现决策和管理科学化 ;增强南极活动中的运营能力 ;提高科研水平、加快科研进程的必要途径 ,是加入国际南极信息网络的前提与基础 ,也是全面促进和积极推动现代南极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这项综合性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的实现 ,需要一个不断深化完善和动态发展的持续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