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98年, 第1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8-06-30
    上一期    下一期

    目次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次
    南极拉斯曼丘陵莫愁湖和团结湖水中有机物剖析
    李植生;陈旭东;张银华;梁小民;王骥;粱彦龄
    1998, 10 (2):  4-14. 
    摘要 ( 1550 )   PDF(540KB) ( 1336 )  

    本文给出了南极莫愁湖和团结湖水中有机物信息。在湖水中获得的121个化学组分中确定出93个有机化合物,其中包括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芳烃、多环芳烃、醇、醛、酮、酯、脂肪酸类及酞酸酯类等。其含量在0.027~4.79μg/L之间。湖水中检测出全球性有机物666、DDT和PCBs,浓度在0.012~0.356μg/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陨石研究的启示Ⅷ:原始无球粒陨石及其成因
    王道德;毛艳华
    1998, 10 (2):  15-28. 
    摘要 ( 2011 )   PDF(360KB) ( 1714 )  

    近年来,在南极和非南极地区回收的异常陨石中已识别8个原始无球粒陨石群:斜方辉石-橄榄石无球粒陨石、富橄榄石无球粒陨石、橄榄古铜陨铁、橄辉无球粒陨石、顽辉石-镁橄榄石无球粒陨石及AB-CD硅酸盐、顽辉石无球粒陨石及钛辉无球粒陨石。斜方辉石-橄榄石无球粒陨石及橄榄古铜陨铁具有相似的矿物学、矿物成分、热历史、氧同位素组成及宇宙射线暴露年龄,他们系来自共同的母体。AB-CD硅酸盐及顽辉石-镁橄榄石无球粒陨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化学及矿物学也相似,认为他们来自共同的母体。在考察岩石学证据的基础上,将AB-CD硅酸盐和顽辉石-镁橄榄石无球粒陨石、富橄榄石无球粒陨石、斜方辉石-橄榄石无球粒陨石及橄榄古铜陨铁以及橄辉无球粒陨石划分为非岩浆型的原始无球粒陨石,他们为高度变质并伴随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岩石;而顽辉石无球粒陨石及钛辉无球粒陨石为火成岩石,但未受到广泛的分异作用和分异形成不同岩性的岩石,将其划分为岩浆型的原始无球粒陨石。到目前为止,共有六个原始无球粒陨石母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乔治王岛海军湾亨内克角早第三纪晚期孢粉化石及其地层学意义
    段威武;曹流
    1998, 10 (2):  29-35. 
    摘要 ( 1484 )   PDF(216KB) ( 1499 )  

    根据乔治王岛海军湾亨内克角群上部凝灰质砂泥岩夹层中的孢粉化石组合特征,讨论其时代归属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亨内克角群上部火山沉积岩中孢粉化石共40余种,主要成分为冈瓦纳早第三纪群落,属Weddelian生物地理区,Nothofagidites为代表分子,其中N.cf.saraensis和N.cf.flemingi的存在以及Proteaciditesspp.的缺失,提示含化石地层时代可能属渐新世,沉积环境为近中低山区的湖沼环境,气候温暖潮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硅质沉积物特征
    吴能友;段威武;李华梅;姚伯初;钟和贤
    1998, 10 (2):  36-44. 
    摘要 ( 1515 )   PDF(457KB) ( 1303 )  

    根据粒度、微体生物组合、矿物组分和微量元素丰度,探讨了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央海槽和南部下陆坡区冰-海沉积环境形成的硅质沉积物特征。硅质沉积物主要为硅藻软泥或粉砂质硅藻软泥,由微体生物遗体、粘土矿物、火山物质和陆源碎屑矿物所组成。硅质生物壳体主要为硅藻,含量>30%,含少量放射虫和硅质壳有孔虫。粘土矿物中蒙脱石的含量高达52.5%,其次为陆源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相对较低。碎屑重矿物以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非稳定组合为特征,轻矿物主要包括石英、长石和火山玻璃。微量元素丰度特征与大洋现代表层沉积物有所区别。研究区硅质沉积作用具有多种物源、生物沉积作用居重要地位、陆源(包括火山)物质以粉砂和粘土级细质点为主、相对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受地质构造背景影响等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与青藏高原冰芯中阳离子对比研究
    段克勤;姚檀栋;徐柏青
    1998, 10 (2):  45-50. 
    摘要 ( 1442 )   PDF(327KB) ( 1522 )  

    本文选取南极Nelson站、横断山的海螺沟冰川、喜马拉雅山的达索普冰川、西昆仑的古里雅冰川和天山的托木峰冰川为研究对象,以化学成分作为指标,作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平下分类,冰川之间关系程度不同,反应的气候环境也不同。南极与青藏高原冰川中离子浓度存在差异,尤其是Na+和Ca2+的含量差异显著。Nelson站的Ca2+/Na+之值比青藏高原各冰芯低许多,其与海水中Ca2+/Na+之值相当。Ca2+/Na+之值体现了冰川离海洋的距离,Ca2+/Na+之值越小,则冰川离海洋越近,反之则越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横穿印度洋重力剖面的基本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王述功;王冠荣;刘保华;吴金龙
    1998, 10 (2):  51-59. 
    摘要 ( 1297 )   PDF(230KB) ( 1221 )  

    本文根据在印度洋实测的重力资料,用sinx/x反演了一些典型构造的莫氏面深度,对印度洋两种不同类型的大陆边缘、大洋中脊、无震海岭、深海盆地的重力异常特征及地质意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南非岸外以张性下沉为主,构造活动比较单一,其上的重力异常为单调的正负不对称异常,说明这儿的被动陆缘基本上处于均衡状态;而印度洋东北边缘的太平洋型活动陆缘,为一复杂的火山岛弧系,这里的重力异常面貌复杂,反映了该地区处于非均衡状态;查戈斯-拉克代夫海岭为印度洋中典型的无震海岭,它不应属于印度洋中脊的一部分;印度洋中的大部分深海盆,其上具有典型的大洋重力组合,说明印度洋存在着广大的大洋型原生地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考察队员四项生理指标变化的观察
    张研;姚真;薛全福
    1998, 10 (2):  60-64. 
    摘要 ( 1283 )   PDF(293KB) ( 1283 )  

    本文观察了中国南极中山站越冬队员在不同季节的血压、心率、体温和体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极夜期间,平均收缩压低于对照和回国后的测量值;而舒张压则在极昼时高于回国后的水平;从早晨到夜间(无论极夜或极昼)血压呈逐渐升高的节律性变化。不同季节所测心率的平均值全部低于对照值,在极夜期间降到了全年的最低水平;心率在一天内的变化趋势与血压有很大的相似性。越冬队员体温的变化均低于对照值,但未达到显著的水平;就一天内不同时相而言,早晨的体温均低于其他时相。在中山站,越冬队员每月平均体重与对照值相比均有增加。上述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观察与研究为了解人体在极端环境中适应性生理功能的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长城站附近海域营养盐和叶绿素a分布的初步分析
    周国法;徐汝梅;沈静;黄凤鹏;吴宝铃
    1998, 10 (2):  65-72. 
    摘要 ( 1671 )   PDF(542KB) ( 1370 )  

    研究了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附近海域营养盐、叶绿素a和海水物理性质的空间分布间的关系,包括一般规律研究、空间相关研究以及营养盐、海水物理性质与叶绿素a的密度分布比较。结果表明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和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一致,聚集的营养盐分布对应于叶绿素a的非聚集分布,相反非聚集分布的营养盐则对应于叶绿素密度分布的聚集性。不同月份影响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因素也不同,在所调查的因素中,12月份没有发现某个或某些环境因素特别重要,1月份硝酸盐、氨盐和海水表面温度都影响叶绿素在海水中的含量,2月份主要表现为海水表面温度的影响,磷酸盐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很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三种苔藓植物的观察
    刘家熙;李学东
    1998, 10 (2):  73-75. 
    摘要 ( 1370 )   PDF(394KB) ( 1262 )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观察描述了南极菲尔德斯半岛三种苔藓植物孢子体的形态结构特征,丰富了该地区苔藓学研究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冰下湖的发现及其意义
    温家洪
    1998, 10 (2):  76-81. 
    摘要 ( 1479 )   PDF(234KB) ( 1729 )  

    通过分析航空60MHz无线电回波数据,目前在南极已发现77个冰下湖。其中,最著名的是Vostok湖。这些湖泊主要是由于地热流,以及冰层底部滑动和冰内变形产生的热量,使冰盖底部冰温上升到压融点,并缓慢融化冰层形成的。冰下湖的发现具有冰川学、地质学,尤其是潜在的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