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2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2-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目次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次
    格罗夫山:我国新发现的一个陨石富集区
    刘小汉;琚宜太
    2002, 14 (4):  243-247. 
    摘要 ( 1594 )   PDF(348KB) ( 1049 )  

    中国南极考察队在1998—2000年两次对南极洲格罗夫山地区进来了考察,共回收32块陨石,根据陨石的分布位置和岩石化学类型的差异性,初步确定格罗夫山是我国新发现的一个陨石富集区,但是该区的陨石富集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格罗夫山地区陨石回收概况及展望
    琚宜太;刘小汉
    2002, 14 (4):  248-251. 
    摘要 ( 1602 )   PDF(315KB) ( 1316 )  

    对中国南极考察队第15次队和第16队在格罗夫山地区回收陨石的工作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在两次考察中,共回收32块陨石,包括一块火星陨石。本文还对即将开始的第19次队陨石回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回收的南极陨石分类研究综述
    王道德;林杨挺
    2002, 14 (4):  252-265. 
    摘要 ( 1523 )   PDF(366KB) ( 1848 )  

    到目前为止,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共回收到32块陨石样品,其中二辉橄榄岩质火星陨石及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各1块,未分群的铁陨石1块,其余29块均为普通球粒陨石,在普通球粒陨石中有6块是稀少的低铁群非平衡的陨石,表明在回收的陨石中特殊的和稀少的陨石类型占有较高的比例。在综述国外不同南极陨石类型的划分及其频率的基础上,对我国南极和非南极球粒陨石类型进行了初步对比研究,讨论了一些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包括陨石富集区、可能发现新的陨石类型、不同球粒陨石群性质与距日心距离的关系及早期太阳星云的连续化学分馏作用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GRV 98002(L5)和GRV 98004(H5)普通球粒陨石的热变质作用
    林杨挺;王道德;M.Kimura
    2002, 14 (4):  266-275. 
    摘要 ( 1491 )   PDF(561KB) ( 1491 )  
    nul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格罗夫山陨石岩石学特征Ⅰ:非平衡L3型普通球粒陨石
    缪秉魁;林杨挺;欧阳自远;周新华
    2002, 14 (4):  276-287. 
    摘要 ( 1931 )   PDF(1615KB) ( 1338 )  

    我国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格罗夫山区域的蓝冰表面回收到28块陨石,其中有6块属于非平衡型(即3型)普通球粒陨石。它们保存了原始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包括非常清晰的球粒结构、基质未重结晶和不透明、橄榄石和低钙辉石颗粒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和极不均一的化学组成等。Fe-Ni合金含量、含Fe总量和橄榄石成分综合分析表明这6块陨石全部属于低铁群(L)。因为非平衡普通球粒陨石橄榄石成分变化的PMD(Fa)值与岩石类型亚型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根据橄榄石Fa的PMD标准这6块陨石被划分为如下亚型:GRV 99019为3.6型,GRV99020、GRV 99021和GRV 99026为3.5型,GRV 99001为3.4型,GRV 99022为3.0—3.4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格罗夫山陨石岩石学特征Ⅱ: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
    缪秉魁;林杨挺;欧阳自远;周新华
    2002, 14 (4):  288-299. 
    摘要 ( 1807 )   PDF(1662KB) ( 1197 )  

    我国第16次南极科考队回收的28块陨石中,除1块火星陨石、1块HED陨石和6块非平衡L3型陨石外,其余20块为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根据橄榄石的平均Fa值、低Ca辉石的平均Fs值和Fe-Ni金属含量将这20块陨石分别划分为H、L和LL等化学群;根据球粒结构、基质重结晶程度和矿物成分对这些陨石进行岩石类型的划分。由于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已达热力学平衡,橄榄石和低Ca辉石的成分相当均一,并且平均Fa和Fs值均与陨石的含Fe总量呈很好的反比关系,因此橄榄石平均Fa值和低钙辉石平均Fs值是平衡型陨石重要的化学群分类标准。20块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的化学-岩石类型为:6个H群(3个H4、1个H5和2个H6)、9个L群(3个L4、1个L5和5个L6)和5个LL群(2个LL4、3个LL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GRV 99027陨石:火星陨石中的一个新成员
    王鹤年;王汝成;张富生;林承毅;张文兰;周丽娅
    2002, 14 (4):  300-307. 
    摘要 ( 1574 )   PDF(649KB) ( 1745 )  

    来自南极格罗夫山蓝冰地区的GRV 99027陨石为一无球粒陨石,主要由橄榄石及辉石组成。棕色橄榄石具堆晶结构及镶嵌结构等火成岩浆分异结晶的特征。陨石的矿物模式组成及化学成分显示与SNC族陨石特征相似,特别是与ALHA77005陨石十分接近。后者被确定为二辉橄榄岩质辉玻无球粒陨石类(Lherozolitic-Shergotty,L-S)火星陨石。GRV 99027陨石的矿物化学特征以及FeO/MnO比值也与L-S类相似。可以初步认为GRV 99027陨石为SNC族火星陨石一个新的成员。二辉橄榄岩相当于地球的上地幔成分。陨石来自火星探部,为世界上极为稀有的火星样品,极具研究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格罗夫山23个普通球粒陨石的化学群及岩石类型
    王鹤年;王汝成;林承毅;张富生;周丽娅;陈小明
    2002, 14 (4):  308-319. 
    摘要 ( 1318 )   PDF(678KB) ( 1315 )  

    对南极格罗夫山蓝冰地区收集的23个陨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未查出碳质球粒陨石。经电子探针鉴定,也未发现顽火辉石球粒陨石。系统的研究确定这些陨石均为普通球粒陨石。运用X射线能谱仪进行全视域元素成分面分析方法,获得了23个陨石的化学成分。应用陨石中SiO_2、∑FeO、MgO、CaO的含量进行图解对比,划分出陨石的化学群,取得了初步的结果。又以电子探针测得的橄榄石、辉石矿物化学成分,采用Fa-Fs图解法进行化学群分类。这两种方法对23个陨石化学群的划分,取得了较为一致结果。陨石岩石类型的确定,主要根据陨石中球粒及基质的特征,参考其它标志,如橄榄石成分、辉石的结构、长石的特征等进行分类,效果较好。对于岩石类型为第3类的非平衡陨石,由于矿物成分变化较大,并可能有水等易挥发成分的存在,其化学群的划分不易确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8块南极陨石的类型研究
    陶克捷;琚宜太;刘小汉
    2002, 14 (4):  320-329. 
    摘要 ( 1328 )   PDF(347KB) ( 1196 )  

    本文研究的28块陨石,均为我国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回收。由于样品量有限,每个样品仅有一个光簿片。利用透反两用的偏光显微镜,进行陨石结构,矿物组成等一些现象观察。它们都是石质陨石,有球粒陨石和无球粒陨石。根据球粒发育程度,分为五种类型。用电子探针分析陨石中矿物的化学成份。有两块为无球粒陨石,GRV 99018为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GRV 99027为橄辉无球粒陨石。利用Dodd(1981)和Wasson(1985)球粒陨石化学群分类原则,将26块普通球粒陨石进行化学群的分类,两者划分的结果基本吻合。前者H群有6块,L群有9块,LL群有8块,另3块陨石近于L群(GRV 99019,GRV 99021,GRV99026)。后者H群有5块,GRV 99010近于L群,它可为H/L,L群有9块,L/LL群有2个,LL群有6块,而GRV 99019,GRV 99021和GRV 99026三块陨石与三个群的数据相差较大,它们属于非平衡球粒陨石,可能是L。26块普通球粒陨石,有5个为非平衡普通球粒陨石,其它21个为平衡球粒陨石。21个平衡普通球粒陨石的岩石类型,主要为4—6。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格罗夫山陨石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及初步分类
    刘建忠;邹永廖;李春来;徐琳;欧阳自远
    2002, 14 (4):  330-337. 
    摘要 ( 1313 )   PDF(818KB) ( 1106 )  

    我国第16次南极科考队在格罗夫山的蓝色冰表面回收到28块陨石,本文通过详细的显微镜观测和矿物成分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确定28块陨石中的26块为普通球粒陨石,2块为无球粒陨石。在26块球粒陨石中高铁群(H)有11块,低铁群(L)有10块,低铁低金属群(LL)5块。其中H3 5块、H4 2块、H51块和H6 3块;L3 1块、L4 2块、L5 2块、L6 5块。LL4 1块、LL53块、LL6 1块。两块无球粒陨石GRV 99027和GRV 99018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初步确定GRV 99027为二辉橄榄质火星陨石,GRV 99018为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陨石冲击历史和冲击变质分类研究进展
    陈鸣;谢先德
    2002, 14 (4):  338-343. 
    摘要 ( 1467 )   PDF(194KB) ( 1851 )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陨石冲击变质效应和压力温度历史研究的新进展。根据对冲击变质主要压标熔长石性质的最新分析结果和陨石冲击脉体矿物组合研究的成果,指出现有陨石冲击变质分类的主要特点和某些不完善之处。本文提出,陨石按照冲击变质特征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含高密度相类,如熔长石和各种高压矿物;二是合低密度相类,如长石击变玻璃、低压熔融玻璃和低压矿物组合。在含高密度相陨石中,可根据高压相的产出种类特点进一步划分冲击阶段;而在含低密度相陨石中,可根据矿物的冲击熔融程度划分冲击阶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