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东方, 王硕仁, 陈清满, 沈悦, 廖周鑫. “雪龙2”号长柱状取样器的极地应用[J]. 极地研究, 2021, 33(3): 459-468. |
[2] |
郭晓泽, 赵军, 韩正兵, 李栋, 张海峰, 孙维萍, 扈传昱, 潘建明. 西南极湖泊沉积类脂记录的有机质来源及生态环境变化[J]. 极地研究, 2021, 33(2): 198-208. |
[3] |
吴蕾蕾 商丽 孙浩 史晓翀 张晓华.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及产酶菌株初步筛选[J]. 极地研究, 2020, 32(4): 512-522. |
[4] |
刘晓收,王晓晓,王璐,张志南.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小型底栖动物初步研究[J]. 极地研究, 2020, 32(3): 281-289. |
[5] |
孙恒 高众勇. 白令海CO2源汇与控制因素研究进展[J]. 极地研究, 2018, 30(1): 114-121. |
[6] |
林祥 卞林根. 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的近期气候变化及其对南极涛动的响应[J]. 极地研究, 2017, 29(3): 357-367. |
[7] |
李国刚 季有俊 李云海 冷启暖 布如源 李薏新. 南极普里兹湾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极地研究, 2017, 29(1): 23-32. |
[8] |
霍城 李盼盼 葛林科 那广水 朱小梅. 南极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J]. 极地研究, 2016, 28(4): 484-490. |
[9] |
张保军 王泽民 安家春 艾松涛 柯灝. 南极长城站验潮站数据处理和潮汐特点初步分析[J]. 极地研究, 2016, 28(4): 498-504. |
[10] |
王哲 聂亚光 陈倩倩 刘文齐 刘晓东. 基于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东南极湖泊沉积物化学元素含量[J]. 极地研究, 2016, 28(3): 317-323. |
[11] |
王豪壮 陈志华 王春娟 刘合林 赵仁杰 唐正 黄元辉. 普里兹湾陆架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 极地研究, 2015, 27(4): 421-428. |
[12] |
何乐龙 于培松 张海峰 韩正兵 蔡小霞 潘建明 张海生.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J]. 极地研究, 2015, 27(4): 412-420. |
[13] |
蓝木盛 于培松 韩正兵 扈传昱 潘建明 张海生.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的元素组合特征及物源分析[J]. 极地研究, 2015, 27(1): 9-16. |
[14] |
刘志刚 许淙 吴丽侠 张洁 逯昌贵 李松. 南极气象资料处理查询与统计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 极地研究, 2014, 26(3): 331-335. |
[15] |
杨清华 于乐江 魏立新 张本正 孟上. 南极长城站能见度变化分析[J]. 极地研究, 2014, 26(3): 336-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