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研究 ›› 2017, Vol. 29 ›› Issue (1): 23-32.DOI: 10.13679/j.jdyj.2017.1.023
李国刚1, 季有俊2, 李云海3, 冷启暖1, 布如源1, 李薏新1
Li Guogang1, Ji Youjun2, Li Yunhai3, Leng Qinuan1, Bu Ruyuan1, Li Yixin1
摘要:
利用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在南极普里兹湾获取的3个短柱样品, 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分析, 探讨了普里兹湾海洋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分布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 普里兹湾各站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各异, 但均具有与上陆壳、中山站变质岩相似的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 整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 说明其物源一致, 具有明显的大陆地壳来源特征。结合沉积物粒度、化学元素、生源指标等分析其分布及富集规律, 发现物源是控制研究区稀土元素组成的主要因素, 同时生物作用会对稀土元素的含量产生稀释, 但“粒度效应”在此并不明显。普里兹湾沉积物短柱稀土元素参数垂向变化, 反映了百年尺度内物源输入、沉积环境的变化。各站δCe值普遍具有向下减小的趋势, 反映了随深度增加沉积环境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