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研究 ›› 2019, Vol. 31 ›› Issue (1): 1-12.DOI: 10.13679/j.jdyj.20180032
• 研究论文 • 下一篇
王春阳1, 2 丁巍伟1, 2 董崇志1, 2 方银霞1, 2 赵阳慧1, 2 牛雄伟1, 2
Wang Chunyang1, 2, Ding Weiwei1, 2, Dong Chongzhi1, 2, Fang Yinxia1, 2, Zhao Yanghui1, 2, Niu Xiongwei1,2
摘要:
东南极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是研究南极洲-澳大利亚晚白垩世裂解过程的关键部位, 然而该地区的地质情况研究程度较低, 特别是在构造-沉积演化方面。基于横穿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大陆边缘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 对该地区的构造变形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区域性的两大不整合面, 分别是土伦阶不整合面(tur)和始新世不整合面(eoc)。两大不整合面将研究区层序划分为三大构造层序: 裂谷层序S3, 后裂谷层序S2、S1。裂谷层序主要为裂谷期的火山碎屑岩, 后裂谷层序多为半深海浊流沉积物如淤泥、黏土等。地震剖面解释发现, 研究区不同部位构造变形及沉积特征差异显著, 威尔克斯地西部S3较少发育, 只在陆坡坡脚向深海盆地过渡的局部区域发育, 而发育了厚层的S2、S1; 威尔克斯地东部发育了厚层的S3, 且S3内部普遍发育高角度正断层。阿德利地发育了一明显的裂谷地块——“阿德利地裂谷地块”, 其为裂谷作用下从大陆边缘裂离至深海区的海底高原, 在其陆缘一侧可能发育了大型的控制断陷的正断层。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构造变形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南极洲-澳大利亚板块裂解过程中发生逆时针旋转, 导致陆缘裂谷作用强度不均所形成。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在洋-陆过渡带(Continent-Ocean Transition, COT)内发育了岩浆成因的基底凸脊, 这些凸脊可能是在早期裂谷作用时, 在地壳减薄最强烈处地幔物质上涌并遇水蛇纹石化的结果, 并且导致了COT内的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