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88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8-03-30
    上一期    下一期

    目次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次
    热烈的祝贺(发刊词)
    武衡
    1988, 1 (1):  1-1. 
    摘要 ( 1488 )   PDF(251KB) ( 1026 )  

    《南极研究》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我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为它的创刊致以热烈的祝贺!我国的南极考察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尤其是近几年,建成了南极长城站,已在长城站地区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多学科考察,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国已经具备了独立开展南极考察的能力,并取得了一些经验.这些成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下取得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ARM CONGRATULATIONS(FOREWORD)
    Wu Heng
    1988, 1 (1):  2-2. 
    摘要 ( 1614 )   PDF(68KB) ( 1130 )  
    The first issue of ANTARCTIC RESEARCH comes into the world.I greatly rcjoice andwarmly.congratulate on its start publication.Chinese Antarctic research started in a late time,but gets a rapid development.Especially inrecent years,a Chinese Antarctic investigation station named Great Wall Station was established,three extensive multidisciplinary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the area of the station,and thegratifying results of the preliminary study were obtained.So the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the abilityto undertake independent investigations on Antarctica and gained some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三纪前的南极古地理与南极冰盖
    张青松
    1988, 1 (1):  3-10. 
    摘要 ( 1430 )   PDF(684KB) ( 2349 )  

    在第三纪以前,南极洲不在现今的位置,而是在热带和温带地区.南极冰盖的形成始于距今26百万年前的渐新世.冰川作用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大陆都早得多.从晚第三纪到第四纪,南极冰盖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距今18000年前,冰盖比现在厚450—1000米,陆架差不多均被冰盖所覆.估计当时海面下降了100—150米.冬季和夏季的海冰范围分别比现在大10倍和2倍.目前,南极冰盖(包括冰架)在后退,但内陆的年积雪量在增加.这同南极地区气温升高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威尔克斯地SGR钻孔处雪冰转化过程中的密度变化特征
    韩建康;N.W.杨
    1988, 1 (1):  13-24. 
    摘要 ( 1718 )   PDF(925KB) ( 1180 )  

    本文着重描述了SGR钻孔处冰盖上的积雪在密实化过程中的特征变化,并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段的和全面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冰盖密度随深度增大,但增长幅度随深度减小.作者提出密度变化减小度的概念.计算得出的所研究冰芯钻取点的密度变化减小度为-0.15kg/m~3·m~2,粒雪成冰前的密实速率平均值为4.08kg/m~3·a.本文得到的冰盖密度变化“临界点”与以往报道的有所不同.分析这一现象时,作者强调当积雪还在活动层时冰盖温度的影响,并以此解释密度剖面的异常变化以及离差的回升.特别指出,积雪的密度变化具有气候学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积雪形成及变化过程中气候变化的某些信息.本文由密度变化确定的钻孔点雪冰转化深度为50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火山岩地质初步研究
    刘小汉;郑祥身
    1988, 1 (1):  25-35. 
    摘要 ( 1914 )   PDF(3057KB) ( 1212 )  

    西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主要由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及薄层沉积岩组成,并有次火山岩体及脉岩发育.野外观察及K—Ar,Rb—Sr全岩年龄说明岩石形成于始新一渐新世.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岩石属低钾高铝钙碱性玄武岩,但具有拉斑玄武岩的某些特征,是岛弧火山活动的产物.岩层呈平缓单斜,发育有近同期及后期走滑正断层,以及由断层活动形成的局部以称褶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五届国际南极地球科学讨论会
    刘小汉;李光鼐
    1988, 1 (1):  36-36. 
    摘要 ( 1622 )   PDF(90KB) ( 1123 )  

    本届讨论会于8月24—28日在英国剑桥鲁宾逊学院举行,共有23个国家196名代表参加,其中美(54人)、英(51人)、西德(17人)、南非(8人)、意大利(8人)、澳大利亚(8人)、新西兰(8人)、日本(6人)等国代表人数较多.除正式代表以外,尚有许多自由听众(如英国南极局研究生、外国石油公司代表等).会议于24日上午开幕,英地调所长致2分钟简短祝词,会议主席(英南极局地质处主任)用M.Thomson教授作了有关说明,即开始宣读论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菲尔德斯地区重力观测研究
    吕纯操;鄂栋臣
    1988, 1 (1):  37-42. 
    摘要 ( 1616 )   PDF(210KB) ( 1068 )  

    本文介绍了用拉柯斯特-隆贝格G型重力仪进行的南极长城站((?)=62°12′.9S,(?)=58°57′.8W)重力基准点国际联测和南极菲尔德斯地区重力及形变监测网建设和观测情况.测得长城站重力基准点重力值及精度为:982208.682±0.021mgal.极地重力网由18个重力点组成,其控制面积近40平方公里,用闭合环式方法观测.网的平均测段精度为±0.029mgal,并对不同运输情况下的观测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设得兰群岛、比斯科群岛及其附近浮游多毛类动物初步报告
    王永泓;吴宝铃
    1988, 1 (1):  43-49. 
    摘要 ( 1737 )   PDF(500KB) ( 1008 )  

    本文报导了我国首次南极洲和南大洋考察队,在南设得兰群岛和比斯科群岛及其附近系列的浮游多毛类动物8种,隶5属4科,有4种是南设得兰群岛首次报告,两种为南极特有种,对每种的分类异名、形态及地理分布均有描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专家组会议
    刘小汉;李兆鼐
    1988, 1 (1):  50-50. 
    摘要 ( 1536 )   PDF(98KB) ( 974 )  

    在本届南极地球科学讨论会(1987年8月24—28日)期间及会后,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分别举行了南极地质制图学、火山岩地质及岩石学、南方高纬度新生代古环境演化、南极岩石圈结构与演化四个专家组正式会议.由于时间冲突,笔者未能参加古环境会议.制图会议对讨论会上展示并向SCAR提交的图件逐一审议.其中地质图均为小范围大比例尺图,如巴西提交的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地形地质图(1∶1.5万);地球物理方面以航磁图为多;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面积遥感图,利用卫(航)片经数据处理清晰地反映出地质构造或冰盖结构特征.会议着重讨论了今后几年计划实现的16幅图件(地质6、地球物理6、遥感3、水文1),其中主要有“南极地质全图”(1∶1千万,Tingey主编,“斯科舍弧构造图”(1∶3百万,J.W.Thomson主编),“罗斯海、威得尔海构造及地震剖面图”(比例尺未定,K.Hinz主编),“南极半岛地区地震剖面及地质图”(比例尺未定,C.O.Berbert主编)等.当讨论新遥感图件协调问题时,几家大公司代表就“LANDSAT”、“SPOT”、“AVHRR”等卫星及数据处理性能优劣争论激烈,并都希望由本公司承担这一任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大燐虾(Euphausia Superba)氟含量分析研究
    朱碧英;王小明;胡钦贤
    1988, 1 (1):  51-55. 
    摘要 ( 1696 )   PDF(424KB) ( 1082 )  

    本文利用1984/85年我国首次南大洋考察带回的燐虾样品,采用氟试剂比色法,分析研究了南极大燐虾(Eunhausia Superba)的氟含量,结果表明:南极大燐虾含有很高的氟.虾壳含氟量最高,平均为4303mg/kgF;其次是头胸部,为1890mg/kaF;整体含氟量为1191mg/kgF;肌肉中最低,为370mg/kgF.雄性燐虾与雌性燐虾对氟的吸收和需求不同.冰冻贮存的大燐虾氟含量超出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规定的二十多倍.新鲜脱壳虾肉氟含量只有60mg/kgF,是冰冻贮存燐虾肌肉氟含量的16%左右.富集氟是各种燐虾特有的生理功能,不仅南极燐虾有,其它海区的燐虾也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工作组会议
    刘小汉;李兆鼐
    1988, 1 (1):  56-56. 
    摘要 ( 1623 )   PDF(81KB) ( 957 )  

    1987年8月—31日在剑桥大学地球科学院分别举行了地质及固体地球物理工作组会议及混合会议.两天的会议主席都由新西兰人担任.地质工作组会议内容包括:1.开幕.自我介绍;2.圣迭戈会议提案采纳及执行情况;3.本次会议新议题:a.地质制图,主要确认专家组会议提出的协调分工、统一图例、在大剖面协作中统一比例尺等事项;b.地圈—生物计划设想;c.南极地球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d.工作组向SCAR的年度报告;4.第5届国际地球科学讨论会总结;5.第6届国际南极地球科学讨论会,审议了日本在圣迭戈会议上提出的建议,经表决同意下届讨论会将于1991年在日本东京或其他城市举行(原建议为1992年),并通过了讨论会内容及分组方法;6.各成员国国家年度报告;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长城站气象观测与研究
    卞林根;贾朋群
    1988, 1 (1):  57-61. 
    摘要 ( 1545 )   PDF(408KB) ( 974 )  

    1980年以来,中国对南极的气象观测和研究已取得了显著进展.1985年2月在乔治王岛建立了南极长城气象站,国际站号为89058,此后一直进行天气观测,并向世界天气监视网发出报告.近年来,根据观测资料并结合南极和南半球其他资料,开展了极区气旋、影晌南极半岛的天气系统、大气化学、高层大气、辐射特点、南极海冰状态与气候变化关系等项目研究.这些研究对了解南极当地气候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7年南极越冬站
    李果
    1988, 1 (1):  62-62. 
    摘要 ( 1477 )   PDF(60KB) ( 9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