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90年, 第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0-09-30
    上一期    下一期

    目次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次
    南极瑞穗高原1987—1988年度表面物质平衡及其变化
    张文敬;山内恭
    1990, 2 (3):  1-10. 
    摘要 ( 1704 )   PDF(717KB) ( 1107 )  

    根据1987/1988年度表面物质积累资料,对Mizuho(瑞穗)高原该年度物质平衡的分布规律及其变化进行了讨论,同时还对年内短期天气过程及地形变化对物质平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987/1988年度物质平衡的空间分布与多年平均状况存在较大区别:海拔550m以下的沿海地带表现为负物质平衡状态。从S_16点向内陆80km范围内为高值物质平衡区。年平均净物质平衡量达0.84m雪层深;80km到瑞穗高原内陆的瑞穗站之间为低值物质平衡区,年平均物质平衡量仅0.14m雪层深。在瑞穗高原,表面物质平衡水平表现为低积累,低支出的特征。此外,年内短期气候和地形变化对物质平衡的影响均大于多年平均状态,在高值物质平衡区,气候变化对物质平衡的影响大于地形变化的影响;而在低值物质平衡区,地形变化对物质平衡的影响则大于气候变化对物质平衡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冰雪晶的形态分析
    贾国强;毛节泰
    1990, 2 (3):  11-17. 
    摘要 ( 1607 )   PDF(978KB) ( 1063 )  

    1985年11月~1987年1月中国第二次南极考察期间,在长城站设立了冰雪晶观察点,对长城站区全年的雪情进行了监测。共捕捉到6次与冰雪晶有关的降雪过程,收集到4大类19个亚类的303张不同晶形的冰雪晶显微照片。对这些样片的时间序列分析表明,长城站上空云体中具有泡状结构,过冷水密度也存在某种分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周围海岸地貌研究
    刘耕年;崔之久
    1990, 2 (3):  18-26. 
    摘要 ( 1601 )   PDF(256KB) ( 1374 )  

    本文对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周围现代和上升海岸地貌进行了研究。认为现代海岸地貌有三类:碎屑海岸、基岩海岸和冰崖海岸。对碎屑海岸受负载浮冰的波浪作用造成的各种现象进行了成因和类型研究。系统研究上升海岸之后得出结论,该区上升海岸地貌以海拔20米为界,上下分别属较老组和较新组。海岸平均上升速度为10毫米/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半岛西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研究
    马克俭;王先兰;李志珍;赵云龙
    1990, 2 (3):  27-38. 
    摘要 ( 1699 )   PDF(2358KB) ( 1082 )  

    本文通过对南极半岛西北部海域23个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分析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主要矿物有单斜辉石、斜方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磁铁矿、钛铁矿、黄铁矿、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橄榄石,玄武闪石、石榴石、磷灰石、锆石、金红石及火山玻璃、斜长石、石英等;2.根据矿物分布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本区可分为三个矿物区和三种矿物组合类型:①基性火山碎屑矿物沉积区,矿物组合类型为辉石-火山玻屑型;②中酸性火成矿物沉积区,矿物组合类型为辉石-绿帘石-角闪石-石英;③基性火山碎屑矿物和变质矿物混合沉积区。矿物组合类型为辉石-绿帘石-石榴石-石英-火山玻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早第三纪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刘清泗
    1990, 2 (3):  39-45. 
    摘要 ( 1684 )   PDF(171KB) ( 1291 )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化石山植物群的发现是研究该地区新生代地质历史的一件大事。通过层位对比、化石特征、植物群组合面貌的研究,认为该植物层的时代为始新世末期至渐新世早、中期,当时为温暖偏干的温带或亚热带疏林环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长城站冬季地磁S_q变化特征
    刘长发;张平;焦承民
    1990, 2 (3):  46-52. 
    摘要 ( 1630 )   PDF(336KB) ( 974 )  

    本文利用南极长城站1987年4月至9月的地磁资料,分析了长城站地区冬季地磁S_q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南极长城站在初冬(4月)与冬末(9月)月份的S_q变化形态与北半球中纬度的北京地磁台的S_q变化形态基本相似,这可能是由中纬度电离层中的发电机电流所控制的。在仲冬月份(6月与7月),由于太阳紫外辐射效应减少,高纬度的地磁扰动占主导地位,反映出S_q变幅很小和以8小时以下的较短周期谐波起主要作用,(2)在初冬与冬末月份的S_q等效电流矢量,白天比黑夜大约5倍;其矢量方向在白天(08—15时)为顺时针,黑夜为反时针。在仲冬月由于电离层中电流的影响相对减弱,S_q等效电流矢量很小,白天与黑夜基本一样;其矢量分布方向与初冬和冬末的矢量方向不同,这可能是极区的电离层电流或场向电流的影响造成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PM授时台至南极长城站短波场强测试分析
    杜军虎;孙宪儒
    1990, 2 (3):  53-56. 
    摘要 ( 2024 )   PDF(188KB) ( 1102 )  
    本文讨论了在南极长城站收测BPM授时台时号场强的实验数据并和国际广播行政大会推荐的计算方法得到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此条电路上两者较吻合,均方根偏差为6.9dBμv/m,从而在实验上初步验证了FTZ方法的可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大气外太阳辐射的能谱分布
    张善礼;李其德;朱翠莲;孔繁熙
    1990, 2 (3):  57-60. 
    摘要 ( 1929 )   PDF(285KB) ( 1362 )  
    本文阐述了在中国南极长城站进行太阳能谱测量所用的仪器设备、测量原理、方法和结果。给出了大气外日地平均距离处太阳的绝对分光辐照值、能谱分布曲线及太阳常数。同时,对所得的结果作了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极地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现况与展望
    程少华
    1990, 2 (3):  61-63. 
    摘要 ( 1531 )   PDF(267KB) ( 1067 )  
    在南极国际事务活动和学术交流中,计算机不仅是各门学科综合交叉渗透的纽带,而且也是及时提供科研信息和决策依据、进行现代化管理必不可少的强有力的工具。中国南极信息工作如何开展?中国极地研究所计算机现况和发展趋势如何?今后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简要的介绍并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