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95年, 第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5-09-30
    上一期    下一期

    目次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次
    “八五”期间我国南极固体地球科学研究成果和进展(代序)
    李廷栋
    1995, 7 (3):  4-6. 
    摘要 ( 1338 )  
    南极大陆岩石圈结构和构造演化的研究,对于研究解决某些全球性构造和全球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近年来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1991年以来,我国地球科学家按照《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八五”计划》的要求,继续在西南极乔治王岛及其它岛屿、布兰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更新世以来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冰-海沉积特征
    段威武;钟和贤;李扬
    1995, 7 (3):  7-18. 
    摘要 ( 1844 )   PDF(306KB) ( 1272 )  

    综合分析和研究了采自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主体海槽中PC10孔(753cm长)的全部室内外资料:岩芯、粒度特征、矿物组分、生物尸体群和年代学等,指出了整个岩芯柱代表了区内112.5ka以来冰-海环境的沉积。沉积作用包括生物硅质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浊流沉积等。其中生物硅质沉积作用,不论在高水位/间冰期或低水位/冰期均占主导地位,不同的是低水位/冰期沉积物中陆源碎屑物含量低且矿物成分和岩屑成分较单一,而高水位/间冰期则相反,且前者沉积速率低于后一时期,这一沉积特点与中低纬度情况有所不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南极普里兹湾Sφstrene岛麻粒岩变质年代及其与邻区的关系
    任留东;刘小汉
    1995, 7 (3):  19-23. 
    摘要 ( 1855 )   PDF(353KB) ( 1247 )  

    对东南极普里兹湾Sstrene岛石榴辉石麻粒岩的变质年龄通过Sm-Nd法做了重新测定,得出604±28(2σ)Ma的石榴石-辉石-斜长石-全岩矿物内部等时线年龄,并指出本数值代表了该区主期中压麻粒岩相变质年龄。至于与其北东部的Bolingen群岛、拉斯曼丘陵的关系,通过岩石组合,变质叠加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并结合变质时代推断,自Sstrene岛至拉斯曼丘陵后期低压变质叠加逐渐增强,早期中压及晚期低压变质可能代表了同一变质旋回的不同阶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地质
    郑祥身
    1995, 7 (3):  24-35. 
    摘要 ( 2479 )   PDF(389KB) ( 1127 )  

    本文综合近年研究中新获得的资料和证据,对利文斯顿岛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和火山作用特点作了综合性的介绍。百耳斯建造是该岛最老的火山岩地层,由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生成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集块岩以及泥岩、页岩等组成,分布在岛西部的百耳斯半岛。中白垩世的鲍勒斯山组主要出露在岛的中部,是由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夹层组成的一套蚀变火山岩系。汉那角剖面的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及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均具有中白垩世的年龄。晚白垩世火山活动的产物以粗玄岩为代表,集中出露在西多斯角一带。伴随着火山活动,始新世英云闪长岩侵入白垩系火山岩地层。更新世至现代则有依诺特角组橄榄玄武岩在岛的东北部产出。上述火山活动随时间演进而自北西向南东不断迁移的特点,与整个南设得兰群岛火山作用的发展趋势相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百耳斯半岛熔岩、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和西多斯角的粗玄岩等白垩纪火山岩基本属于钙碱性岩系并且具有低钾低镁的特点。早第三纪的英云闪长岩继承了橄榄玄武岩和粗玄岩的成分特点,同是南设得兰群岛岩浆弧中生代-新生代火山作用的产物,在钙碱性岩系岩浆演化的晚期生成。而鲍勒斯山组的熔岩和汉那角的熔岩表现出岩相学和岩石化学性质上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设得兰群岛早第三纪火山岩古地磁学及其构造意义
    刘坚;葛同明;段威武;吴能友
    1995, 7 (3):  36-46. 
    摘要 ( 1857 )   PDF(288KB) ( 1134 )  

    从南极半岛南设得兰群岛地区的43个采样点采集了334个定向火山岩样品进行古地磁研究。火山岩层的地质时代为早第三纪。火山岩样品的古地磁学研究表明,早第三纪时,南设得兰群岛及南极半岛已经处于或接近于现今的地理位置。早第三世以来,本区未有明显的相对运动。古地磁资料还表明,古新世南极半岛的北缘出现了小规模的逆时针转动(约15°)。这与南美板块与南极板块的相对移动有关。随着南大西洋的扩张,南美板块向西漂移,南极半岛北部受此西向漂移的带动,出现了小规模的逆时针转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罗斯岛及泰勒谷新生代火山岩微量元素特征及岩石成因
    石林;解广轰
    1995, 7 (3):  47-55. 
    摘要 ( 1786 )   PDF(440KB) ( 1321 )  

    本文对采自南极罗斯岛及泰勒谷的新生代火山岩(包括鸟角碱玄岩、伊万思角歪长粗面响岩、罗德角碱玄响岩、克雷特山碱玄岩、碧玄岩博尼湖南岸碧玄岩)中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查明研究区的火山岩未遭受地壳混染;证实它们可能来自两种不同的地幔源区。在岩浆演化方式上两套岩石也有所不同,碱玄岩和碧玄岩以地幔平衡部分熔融作用为主,而粗面响岩、碱玄响岩则以分离结晶作用为主。地幔部分熔融度为1.46~3.57%。最后对该区地幔的性质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些南极陨石元素的丰度特征
    钟红海;黄景清;胡国辉;王道德;易惟熙
    1995, 7 (3):  56-60. 
    摘要 ( 1818 )   PDF(247KB) ( 1255 )  

    用中子活化分析测定了7个南极球粒陨石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讨论了这些陨石的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南极陨石和非南极陨石的元素丰度差异,并划分了这7个南极陨石的化学群:Y791717(C3),Y74193(H5),ALH76006(H6),ALH77214(L3),Y75271(L5),ALH76001(L6),ALH76009(L6)陨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乔治王岛的一种人面绵蟹化石
    王玉净 施逸忠
    1995, 7 (3):  61-66. 
    摘要 ( 1614 )   PDF(310KB) ( 1206 )  

    本文描述的Homolodromiainflata发现于南极乔治王岛中新世冰海相沉积的梅尔维尔组灰黑色泥岩中。通过对Homolodromia和Antarctidromia两属特征的比较和Homolodromia属在短尾蟹类分类位置上的讨论,作者认为Frster(1985)建立的Antarctidromia属可能是Ho-molodromia属的同义名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南极乔治王岛第三纪珊瑚
    邓占球
    1995, 7 (3):  67-73. 
    摘要 ( 1816 )   PDF(247KB) ( 1247 )  

    本文报道了采自南极乔治王岛东部梅尔维尔半岛的非造礁珊瑚化石:Flabelum(Flabel-lum)rarisentatumRoniewiczandMorycowa,从其产出的层位表明,在晚第三纪中新世的时期中,在南极洲已有分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表层沉积物干酪根
    唐运千;卢冰;眭良仁
    1995, 7 (3):  76-86. 
    摘要 ( 1846 )   PDF(591KB) ( 1379 )  

    本文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解分析等手段研究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表层沉积物中干酪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南极样干酪根的芳香度与C/H原子比呈线性关系。红外光谱特征表明,干酪根中含有大量苯和其同系物如甲苯、乙苯、1,2-二甲苯和1,4-二甲苯等化合物。南极样的热解烃最高仅1.82×10-3,总烃平均量0.89×10-3,反映了有机质的贫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中山站1991年地磁静日Sq变化
    刘长发;刘春节;焦承民;汪阳
    1995, 7 (3):  87-94. 
    摘要 ( 1790 )   PDF(201KB) ( 1107 )  
    本文分析了1991年太阳活动峰年南极中山站地磁静日Sq变化,结果表明:1)地磁静日Sq变化叠加有很多扰动。Sq场是由S0q场和Spq场所组成。2)S0q场变化比较规则,其极昼月(夏季)的变幅比极夜月(冬季)大很多。在极昼月S0q(H)变化出现有双峰图象。S0q场主要是由高纬度极区电离层Sq电流体系所控制。3)Spq场的变化形态没有昼夜之分;它的变化强度为冬季小、夏季大。Spq场源主要是依赖于场向电流和电离层电导率。4)S0q(Z)变化比S0q(H)变化要大,特别是在极夜的冬季,S0q(Z)的变幅比S0q(H)大2/3倍。本文对北京地磁中心台磁静日资料也一并进行了分析。Sq变化主要是由北半球中、低纬电离层Sq电流体系所引起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地区小象幅航测内业成图
    肖应华;王茜
    1995, 7 (3):  95-100. 
    摘要 ( 1663 )   PDF(320KB) ( 1356 )  
    nul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大地测量控制网
    陈春明;鄂栋臣;桑吉章
    1995, 7 (3):  101-106. 
    摘要 ( 1830 )   PDF(327KB) ( 1283 )  

    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建立与施测前后共历经4年方始完成,总控制面积约177.6平方公里。本文主要讨论了该网分区布设情况及总体平差的原理与方法,并对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经过整体平差的结果可以满足1:10000测图的需要。该网也是我国东南极中山站地区的基础大地控制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南极火成岩数据库数据结构和数据标准化的研究
    尚如相;李德兴
    1995, 7 (3):  107-114. 
    摘要 ( 1844 )   PDF(236KB) ( 1084 )  

    根据南极火成岩信息和数据类型多、数据关系复杂、样品间数据完整性和精度差异大的特点,中国南极火成岩数据库划分为主库、来源文献、岩体地质学、岩石学、主要氧化物、稀土元素、痕量元素和同位素8个数据库。通过岩体系统号、样品系统号和来源文献号三个字段使8个数据库相互关联。中国南极火成岩数据库包括了140多个基本字段,存储火成岩岩石描述信息和分析数据。根据国内外火成岩数据标准化的现状的分析,中国南极火成岩数据库采用了国际地科联岩石学数据库分委会规定的标准词汇和代码,并利用代码-名词术语转换技术改善了用户界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中山站固体潮观测分析
    郝兴华;许厚泽;吕纯操
    1995, 7 (3):  115-118. 
    摘要 ( 1794 )   PDF(102KB) ( 991 )  

    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λ=76°22′E,φ=69°22′S),1991年3月至1993年2月,用LacosteET型重力仪,在这个地区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观测,取得了600多天的有效资料,经调和分析和流变模型、海潮负荷改正后得到:δo1=1.2253±0.0031,Δφo1=0.73°±0.14°;δm2=1.0785±0.0045,Δφm2=-3.55°±0.29°从资料分析的精度来看,观测资料是比较好的;但由于海潮负荷改正缺少附近海域的资料,会对最终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