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3年, 第1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3-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目次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次
    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细菌生产力的研究
    邱雨生;黄奕普;陈敏;刘广山
    2003, 15 (4):  239-248. 
    摘要 ( 1489 )   PDF(167KB) ( 1752 )  

    本文阐述了在中国第 1 6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 ( 1 999/ 2 0 0 0南半球夏季 )运用3H 胸腺嘧啶核苷示踪法研究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细菌生产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该海区细菌生产力比较低 ,变化范围在 4.5— 1 91ngC·dm- 3·h- 1 ,平均为 5 0 .4ngC·dm- 3·h- 1 ,其水平与Ross海相当。细菌生产力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浮游植物变化的特性 ,BP与PP的比值为 0 .41。表层水体中BP与DOC的分布特征呈反相关关系。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细菌生产力、初级生产力及溶解有机碳之间的关系表明 ,细菌的活动受浮游植物活跃程度及其它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普里兹湾铁加富培养浮游植物的实验
    张武昌;孙松;张永山;扈传昱;刘诚刚
    2003, 15 (4):  249-260. 
    摘要 ( 1697 )   PDF(235KB) ( 1590 )  

    在中国第 1 8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 ( 2 0 0 2年 1月至 3月 )于南极普里兹湾进行了 3次铁加富培养浮游植物实验。共在三个站位 (St.Ⅰ 1 ,Ⅶ 1和Ⅶ 5 )的 2 0m水深处采水进行培养实验(分别标记为实验 1 ,2和 3)。三个站位水样的营养盐浓度都很高 (NO3 N 2 2— 2 9μM ,PO4 P1 1— 1 7μM ,SiO3 Si35— 60 μM ) ,而叶绿素a (Chla)浓度却变化很大 ,三个站位的浓度分别为 0 1 3— 0 1 7,0 2 0— 0 2 6和 2 35— 2 65 μg·L- 1 。St.Ⅰ 1和Ⅶ 1是典型的HNLC(high nu trient,low chlorophyllaconcentration ,高营养盐 ,低叶绿素a浓度 )海区特征。结果表明 ,在实验1和 2 ,添加铁大大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和营养盐的消耗。在实验 1中 ,添加 2 0 ,40和 80nM铁的培养瓶中的Chla浓度指数生长 ,在第 1 7d达到最高 ( 4 0— 43μg·L- 1 ) ,生长率为 0 .36— 0 .38d- 1 。添加 1 0nM铁的培养瓶中Chla浓度增长缓慢 ,在第 2 3d达到最高 ( 1 9.35 μg·L- 1 ) ,生长率为 0 .2 7d- 1 。在对照瓶和添加 5nM铁的培养瓶中 ,Chla浓度的生长率分别为 0 .1 3和0 .1 6d- 1 。在实验 2中 ,对照瓶和添加 1 0和 40nM铁的培养瓶中的Chla浓度的生长率分别为0 .1 3,0 .32和 0 .40d- 1 。在实验 3,对照瓶和添加铁的培养瓶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锌镉还原法测量海水硝酸盐中锌卷的形状和面积
    金明明;唐仁友;陈建芳;卢勇;陈波
    2003, 15 (4):  261-266. 
    摘要 ( 1503 )   PDF(113KB) ( 1742 )  

    《海洋调查规范》(GB1 2 763.4 91 )的锌镉还原法规定 ,与 5 0mL水样起反应的锌卷面积是 30cm2 。在面积完全相同的条件下 ,将规定的 1 .5cm内径的圆筒式锌卷改成曲线内间距 2πa不小于 1 0mm的阿基米德螺旋式锌卷。用螺旋式测出白令海海水的硝酸盐浓度比圆筒式的高了约 1 1 %。采用天然海水或人工海水来配制高、中、低三档浓度的硝酸盐标准溶液 ,进行螺旋式锌卷的面积试验。结果证实 :《海洋调查规范》(GB1 2 763.4 91 )规定的反应面积没有过量。在 1— 1 7μM浓度范围内 ,两种锌片批号F980 72和 931 2 1 0 (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引起浓度的相对误差超过 1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极地冰冻圈网络数据库建设
    秦翔;秦大河;丁永建
    2003, 15 (4):  267-273. 
    摘要 ( 1548 )   PDF(294KB) ( 1699 )  

    中国极地冰冻圈数据库是“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的子数据库之一 ,它是我国极地科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已建成的中国极地冰冻圈网络数据库主要包括冰川物理特性、冰川化学数据、海冰、气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6个数据子库 ,其中遥感数据由于数据量大 ( 30G) ,在线仅提供数据目录 ,其余 5个数据子库在线数据量达 1 .5G左右。该数据库系统利用MicrosoftWindows 2 0 0 0Server作为Web服务器 ,选择MicrosoftSQLServer 7.0作为数据库管理软件 ,利用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 5 .0和SybasePowerDynamo配置因特网服务器 ,功能上可以实现WWW服务和FTP服务。整个系统采用了因特网 (Internet)与客户机 /服务器 (Client/Server)相结合的技术 ,用户在权限范围内可以通过WWW服务网址方便地实现对网上资源的检索、浏览、打印、下载等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极地雪冰中表征大气浊度的微粒和各类污染物
    韦丽佳;李院生;谭德军;周丽娅;闫明;胡凯;温家洪;孙波;刘雷保
    2003, 15 (4):  274-282. 
    摘要 ( 1444 )   PDF(138KB) ( 1672 )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两极地区在地理上具有特殊性 ,其大气和冰芯的微粒记录包含了火山 ,沙尘暴以及人类活动等特殊事件的信息。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硫化物、碳黑、氮氧化物及硝酸盐、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等大气中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微粒物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北极地区迅速变化的一些关键过程研究
    陈立奇;赵进平;卞林根;陈波;陈敏;高爱国;高众勇
    2003, 15 (4):  283-302. 
    摘要 ( 1755 )   PDF(669KB) ( 3227 )  

    最近研究证明 ,近半个世纪来 ,北极地区正在发生迅速变化。部分地区温度上升了 2— 3°C ,北冰洋海冰退缩 5 %,中心地区海冰厚度变薄 ,海面压力降低 ,中上层水淡化和变暖 ,吸收CO2 能力增加 ,臭氧耗损和紫外线辐射增强。中国于 1 999年开展了“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在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白令海以及临近海域开展了海冰气相互作用的多学科综合考察 ,对北极的区域特征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获得一些新的认识。观测到加拿大海盆中层水持续增暖的现象 ,揭示了西北冰洋与白令海水体交换的途径和次表层暖水结构 ,发现了加拿大海盆是北冰洋河水的主要储存区。利用联合冰站观测数据 ,模拟了北冰洋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和下垫面能量平衡的变化特征 ,定量给出了北冰洋夏季海 /气和冰 /气之间湍流通量和边界层参数的差异。海 /气CO2 的通量观测表明 ,考察区的大部分海域均为大气CO2 汇区 ;西北冰洋海冰区具有较高的生物泵运转效率 ,楚科奇海陆架是一个高效的有机碳“汇”区 ,寒冷水体中微生物活动并未受到明显抑制。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表明 ,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碘含量存在着由低纬度到高纬度增加趋势 ,北极地区可能是碘的汇区 ,碘可作为极区古海洋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的重要指标。楚科奇海、白令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极海冰细菌产胞外酶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初步研究
    曾胤新;俞勇;涂雪梅;陈波;何剑锋
    2003, 15 (4):  303-309. 
    摘要 ( 1481 )   PDF(116KB) ( 1662 )  

    覆盖在北极海洋上的广阔海冰为其内部生存的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境。研究表明 ,大量海冰细菌能够分泌产生胞外酶 ,其中产蛋白或脂质水解酶细菌的比例远高于产多糖水解酶的细菌。温度、盐度是直接影响海冰细菌生存与活力的 2个主要环境因子。 76%的产酪蛋白酶海冰细菌为低温菌 ,菌株只能在 <35°C条件下生长 ;而 98%的酪蛋白酶最适作用温度≥ 35°C ,其中 62 %的酶最适作用温度≥ 45°C。几乎所有的产酪蛋白酶海冰细菌都耐盐或嗜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极海冰遥感现场对比实验
    康建成;唐述林;刘雷保
    2003, 15 (4):  310-317. 
    摘要 ( 1460 )   PDF(143KB) ( 1867 )  

    南极海冰区是影响全球气候 -环境变化的关键区域之一 ,卫星遥感资料是获取大区域海冰地球物理特征参数的最有效的手段。但是 ,在南半球晚冬—初春期间 ,卫星遥感反演的海冰资料的误差较大 ,精度较低。 2 0 0 3年 9— 1 0月 ,由澳大利亚南极局组织 ,包括中国等 7个国家 ,1 4个研究单位的科学家参加 ,以澳大利亚破冰船“南极光号”为现场工作平台 ,在东南极季节海冰带 ,通过与美国宇航局 (NASA)、日本宇宙开发促进会合作开展的卫星、飞机、船、冰站立体联合观测 ;对AMSR E等卫星遥感产生的海冰地球物理参数 (海冰密集度、雪盖厚度、海冰物理温度等 )进行地面详细验证 ,建立遥感数据与地面实测数据的统计关系 ,以发现各种卫星资料反演算式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 ,为改进卫星资料反演算式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