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研究 ›› 2024, Vol. 36 ›› Issue (4): 623-639.DOI: 10.13679/j.jdyj.20230003
赵宁1,高金耀2,马朋云1,韩喜彬3,孙曦2,阳凡林4,葛倩3
ZHAO Ning1,2,3, GAO Jinyao2,3,4, MA Pengyun1,2,3, HAN Xibin2,3, SUN Xi2,3, YANG Fanlin1, GE Qian2,3, DONG Chao4, LU Xiaoming2,3, YANG Chunguo2,3
摘要: 冰山犁沟作为典型的冰山侵蚀地貌, 其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涉及冰山的形态、龙骨深度和漂移方向, 有助于了解冰架边缘裂解的历史和动态。本文通过解译南极阿蒙森海西部陆架边缘的高精度多波束水深地形, 发现了大量的冰山犁沟, 并运用V指数模型, 分析了冰山犁沟与波纹脊的形态与分布特征, 统计了冰山犁沟的走向、长度以及沟内波纹脊的脊高度和脊间距, 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冰山犁沟的宽深比、V指数大小以及横截剖面形态特征很好地指示了形成犁沟的冰山龙骨的尺寸与形状, 表明研究区内所有冰山犁沟主体走向为NEE—SWW, 较完整犁沟主体走向为NE, 主要与向陆架外缘流动的沿岸流有关; 部分较长犁沟走向为NW, 主要与向西沿岸流、偏东下降风或南极陆坡流有关。冰山犁沟V指数平均值为0.132, 中位数为0.121, 其宽深比平均值为32.33, 中位数为27.37。较小的宽深比和V指数表明, 冰山犁沟的形成主要与小尺寸的冰山有关, 冰山龙骨较深、较尖锐。冰山犁沟内部或者边缘分布着波纹脊微地貌, 脊高度为0.1~5.7 m, 平均脊高度为2.0 m, 脊间距为10~288 m, 主要由成组冰山受潮汐上下垂直作用在冰山后缘堆积沉积物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