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研究 ›› 2020, Vol. 32 ›› Issue (3): 290-300.DOI: 10.13679/j.jdyj.20190048
周群1,陈文2
Zhou Qun1, Chen Wen2
摘要: 本文利用1979—2018年NCEP-DOE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提供的全球海冰密集度格点资料以及反映太阳活动11年周期变化的太阳黑子数资料, 研究了太阳活动与南极海冰变化的可能联系和其中涉及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 太阳活动偏强年, 南极半岛-威德尔海海冰密集度增加, 罗斯海外围海冰密集度减少, 反之亦然。通过定义一个反映上述变化的南极海冰偶极子指数, 我们发现其与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 AAO)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与AAO密切相联系的绕极急流的非对称性结构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当AAO强度较强时, 西风急流在南极半岛-威德尔海一带向南偏转, 在罗斯海附近向北偏转, 引起暖空气易于进入南极半岛-威德尔海, 而更多的冷空气进入罗斯海外围, 从而造成海冰分布的偶极子结构。而当AAO为负位相时, 情况与上述相反。对流层AAO模态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可能在太阳活动与南极海冰两者的联系中起到了桥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出太阳活动影响AAO的信号很可能源于平流层温度的响应, 再通过对流层的平均经圈环流的调整, 大气质量得以重新分布, 在太阳活动偏强年, 对流层低层易于出现负的AAO型响应。